咨询
Q

老师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可以讲讲吗?

2023-03-31 13:27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3-03-31 13:41

等额本息法 等额本息法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每月的还款额相同,从本质上来说是本金所占比例逐月递增,利息所占比例逐月递减,月还款数不变,即在月供“本金与利息”的分配比例中,前半段时期所还的利息比例大、本金比例小,还款期限过半后逐步转为本金比例大、利息比例小,其计算公式为: 每月还本付息金额 =[ 本金 x 月利率 x(1%2B月利率)贷款月数 ] / [(1%2B月利率)还款月数 - 1] 每月利息 = 剩余本金x贷款月利率 还款总利息=贷款额*贷款月数*月利率*(1%2B月利率)贷款月数/【(1%2B月利率)还款月数 - 1】-贷款额 还款总额=还款月数*贷款额*月利率*(1%2B月利率)贷款月数/【(1%2B月利率)还款月数 - 1】 注意:在等额本息法中,银行一般先收剩余本金利息,后收本金,所以利息在月供款中的比例会随本金的减少而降低,本金在月供款中的比例因而升高,但月供总额保持不变。 等额本金法 等额本金法最大的特点是每月的还款额不同,呈现逐月递减的状态;它是将贷款本金按还款的总月数均分,再加上上期剩余本金的利息,这样就形成月还款额,所以等额本金法第一个月的还款额最多 ,然后逐月减少,越还越少,计算公式为: 每月还本付息金额=(本金/还款月数)%2B(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每月本金=总本金/还款月数 每月利息=(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还款总利息=(还款月数%2B1)*贷款额*月利率/2 还款总额=(还款月数%2B1)*贷款额*月利率/2%2B贷款额 注意:在等额本金法中,人们每月归还的本金额始终不变,利息随剩余本金的减少而减少,因而其每月还款额逐渐减少。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在一般的情况下,等额本息所支出的总利息比等额本金要多,而且贷款期限越长,利息相差越大。 等额本息适合的人群 等额本息每月的还款额度相同,所以比较适宜有正常开支计划的家庭,特别是年青人,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或职位升迁,收入会增加,生活水平自然会上升;如果这类人选择本金法的话,前期压力会非常大。 等额本金适合的人群 等额本金法因为在前期的还款额度较大,而后逐月递减,所以比较适合在前段时间还款能力强的贷款人,当然一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也比较适合这种方式,因为随着年龄增大或退休,收入可能会减少。 例:李先生买了一套商品房,面积120平米,他向银行贷款60万,还款期限为20年,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5‰)现在我们分别用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法进行分析: 等额本息:每月还款金额=【600000*5‰*(1%2B5‰)240】/【(1%2B5‰)*240-1】=3012.5元 等额本金:第一个月=(600000/240) %2B (600000-0)×5‰=5500 第二个月=(600000/240) %2B (600000-2500)×5‰=5487.5 ...... 实质上,等额本金法与等额本息法并没有很大的优劣之分,大部分是根据每个人的现状和需求而定的。等额本息利于记忆、规划、方便还款。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宁愿选择“等额还款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月还款额固定还款压力均衡,与等额本金法差别也不是非常的大,况且随着时间的增长,会使资金的使用价值产生了不同。当然,也有许多人经济相对宽裕,想使自己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及节约成本,会选择等额本金法。简单来说选择哪种还款方式,需根据每个人的现状和对未来的规划而定,不要一味的相信别人的话。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等额本息法 等额本息法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每月的还款额相同,从本质上来说是本金所占比例逐月递增,利息所占比例逐月递减,月还款数不变,即在月供“本金与利息”的分配比例中,前半段时期所还的利息比例大、本金比例小,还款期限过半后逐步转为本金比例大、利息比例小,其计算公式为: 每月还本付息金额 =[ 本金 x 月利率 x(1%2B月利率)贷款月数 ] / [(1%2B月利率)还款月数 - 1] 每月利息 = 剩余本金x贷款月利率 还款总利息=贷款额*贷款月数*月利率*(1%2B月利率)贷款月数/【(1%2B月利率)还款月数 - 1】-贷款额 还款总额=还款月数*贷款额*月利率*(1%2B月利率)贷款月数/【(1%2B月利率)还款月数 - 1】 注意:在等额本息法中,银行一般先收剩余本金利息,后收本金,所以利息在月供款中的比例会随本金的减少而降低,本金在月供款中的比例因而升高,但月供总额保持不变。 等额本金法 等额本金法最大的特点是每月的还款额不同,呈现逐月递减的状态;它是将贷款本金按还款的总月数均分,再加上上期剩余本金的利息,这样就形成月还款额,所以等额本金法第一个月的还款额最多 ,然后逐月减少,越还越少,计算公式为: 每月还本付息金额=(本金/还款月数)%2B(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每月本金=总本金/还款月数 每月利息=(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还款总利息=(还款月数%2B1)*贷款额*月利率/2 还款总额=(还款月数%2B1)*贷款额*月利率/2%2B贷款额 注意:在等额本金法中,人们每月归还的本金额始终不变,利息随剩余本金的减少而减少,因而其每月还款额逐渐减少。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在一般的情况下,等额本息所支出的总利息比等额本金要多,而且贷款期限越长,利息相差越大。 等额本息适合的人群 等额本息每月的还款额度相同,所以比较适宜有正常开支计划的家庭,特别是年青人,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或职位升迁,收入会增加,生活水平自然会上升;如果这类人选择本金法的话,前期压力会非常大。 等额本金适合的人群 等额本金法因为在前期的还款额度较大,而后逐月递减,所以比较适合在前段时间还款能力强的贷款人,当然一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也比较适合这种方式,因为随着年龄增大或退休,收入可能会减少。 例:李先生买了一套商品房,面积120平米,他向银行贷款60万,还款期限为20年,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5‰)现在我们分别用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法进行分析: 等额本息:每月还款金额=【600000*5‰*(1%2B5‰)240】/【(1%2B5‰)*240-1】=3012.5元 等额本金:第一个月=(600000/240) %2B (600000-0)×5‰=5500 第二个月=(600000/240) %2B (600000-2500)×5‰=5487.5 ...... 实质上,等额本金法与等额本息法并没有很大的优劣之分,大部分是根据每个人的现状和需求而定的。等额本息利于记忆、规划、方便还款。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宁愿选择“等额还款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月还款额固定还款压力均衡,与等额本金法差别也不是非常的大,况且随着时间的增长,会使资金的使用价值产生了不同。当然,也有许多人经济相对宽裕,想使自己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及节约成本,会选择等额本金法。简单来说选择哪种还款方式,需根据每个人的现状和对未来的规划而定,不要一味的相信别人的话。
2023-03-31
你好 1、每月还款金额不同:等额本金每月还款金额是递减的,用等额本金的方式还款每月会固定偿还金额相同的本金,而利息的支付金额则随着月份的推移往后递减。等额本息是每月偿还相同的金额,早期偿还金额中利息的占比大。 2、产生的利息不同:等额本金还款的总利息要少于等额本息的还款总利息,因此等额本金比等额本息划算一些。比如贷款5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贷款年利率为4.35%。等额本金还款的总利息为2356.25元,等额本息的还款总利息为2371.88元。 3、适宜人群不同:等额本金适合早期收入较高,后期收入降低的人群。等额本息适合每月有固定收入的人群。 4、优劣点不同:等额本金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约更多的利息,有利于提前还款,劣势在于前期还款压力。等额本息的优势在于还款每月还款压力较小,劣势在于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以及不利于提前还款。
2022-05-23
等额本金是每月偿还的本金是一样的 等额本息是每月偿还的本金不一样,是本金%2B利息的金额是一样的
2022-03-25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的区别主要是: 月供还款额不同,等额本息每月还款额相同,等额本金还款额逐月减少; 利息总额不同,等额本息的总利息更高; 还款压力不同,等额本息前期压力小,等额本金前期压力大。
2022-12-28
等额本息法与等额本金法的主要区别:等额本息法的特点是:每月的还款额相同,在月供中“本金与利息”的分配比例中,前半段时期所还的利息比例大、本金比例小,还款期限过半后逐步转为本金比例大、利息比例小。所支出的总利息比等额本金法多,而且贷款期限越长,利息相差越大。但由于该方式还款额每月相同,适宜家庭的开支计划,特别是年青人,可以采用等额本息法,因为随着年龄增大或职位升迁,收入会增加。等额本金法的特点是:每月的还款额不同,它是将贷款额按还款的总月数均分(等额本金),再加上上期剩余本金的月利息,形成一个月还款额,所以等额本金法第一个月的还款额最多 ,尔后逐月减少,越还越少。所支出的总利息比等额本息法少。但该还款方式在贷款期的前段时间还款额较高,适合在前段时间还款能力强的贷款人,年龄大的可采用等额本金法,因为随着年龄增大或退休,收入可能会减少。
2021-02-01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