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就是对被分立企业股东用分立企业资产进行分配
1、(单选)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的企业合并的是( )。 A、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 B、一个企业取得对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而被购买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构成业务 C、企业A和企业B构成业务,企业A通过增发自身的普通股自企业B原股东处取得企业B的全部股权,该交易事项发生后,企业B仍持续经营 D、两方或多方形成合营企业的股权投资 2、(多选)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A、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需要确认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产生的商誉 B、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需要确认新的商誉 C、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确认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产生的商誉 D、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确认新的商誉 3、(判断)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取得的资产、负债按账面价值计量。( )
麻烦真正懂的老师请回答 企业分立,被分立企业继续存在,则其股东取得的对价应视同被分立企业分配进行处理。分配处理具体是什么?是股息红利的的处理方式吗?
B企业被a企业合并前的有关财务资料如下2022年年末,a企业支付银行存款1,150万元给B企业原股东,实施对B企业的合并,另支付评估,审计,咨询费共计2万元,合并当时a企业股本溢价余额500万元,比企业合并日某项资产的评估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100万元,从而导致资产公允价值为3,100万元负债的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项目金额资产3000负债2000股东权益1000其中:股本800资本公积0留存收益200要求: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分别从吸收合并,100%控股合并,70%控股合并三种情况,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形式进行a企业关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被分立企业继续存在时,其股东取得的对价应视同被分立企业分配进行处理,如果被分立企业不存在了是按什么进行处理
老师,被分离企业继续存在的,其股东取得的对价视同被分离企业分配处理,啥意思啊?这个股东处理和企业处理不一样是吧?企业是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的所得
24年的发票,25年入账可以吗
电子税务局,24年1月和24年10月增值税收入更正到22年10月,且22年10月到23年12月都已按顺序更正,但是24年1月期初未缴税额不包含22年补的税额,这是什么原因,23年12月期末未缴税额和24年1月期初不-样,23年期初未缴税额是包括22年10月更正合的税额的,我这边追问不了,只能提问,那您的意思是我由于我先更正了24年10月的数,导致22年的10月我补的没有带到24年1月的期初未缴吗
老师你好,税费种认定有效期如果是10月1日,是不是从下月开始报税啊
学堂里的部分考试课到期了,为什么以前的课件也被锁死了。请老师处理下。
7月库存金额结余81507元,要怎么做凭证分录?
7月库存金额结余81507元,要怎么做凭证分录?
老师,组织公司员工去体检,这个属于入职期间。的话是计入到管理费用呢还是计入到相关的成本中呢?
电子税务局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收入信息,如果是二季度的订单但实际我们3季度付给他们钱,我们报送的时候要把这笔金额填到二季度的收入总额里吗
研发和技术服务开票范围主要包括与技术研发和服务相关的各类业务。这些业务通常在公司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中明确列出,并依法进行登记。 一、技术研发类业务 (1)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设计服务。 (2) 技术咨询、技术评估和技术转让服务。 (3) 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技术服务。 二、技术服务类业务 (1) 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服务。 (2) 设备安装、调试和维修服务。 (3) 专业技术服务,如工程勘察、规划设计等,请问如果是设备调试,可以选开票大类,研发和技术服务吗?
月底结转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可借可贷,倒挤差额) 月底计提税金: 借:税金及附加——城建、教育、印花税 贷:应交税费——城建、教育、印花税 下月税费扣款: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城建、教育、印花税 贷:银行 以上税金月底计提,次月付款分录对不对?
还是不懂老师,这里是需要企业本身和股东两项处理吗
就是相当于企业用自身资产(分立部分)对股东股权进行回购
原股东没有那么多股权了是吗?这个按公允价值吗
原股东?不好意思,没理解,
是的,取得了被分立企业股权
这个怎么交企业所得税呢
您好,是股东计算对应所得税,
企业不交所得税吗?不是按公允价分出去吗
企业不交,没有所得,股东可能缴纳
分出去不是按公允价值吗?没有所得吗?
不是,是公允价值-投资成本计算所得
股东怎么交税
按(取得的股权-投资成本)*税率
企业分离啥情况股东需要交啥情况企业需要交税?
不好意思,没明白您要表达的意思
对于所得税,是老是否取得所得
对于所得税,是看是否取得所得
重组的这几种情况,是企业交所得税还是股东交所得税?
这个要具体分析,看哪方有所得,
就是现在分不清哪个影响股东,哪个影响企业?
很简单,看谁收益即可。做分录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