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往来答这个题目

老师,第七小问这里由于可辨认净资产会形成一个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对应商誉,但是商誉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那题目第五小问为什么要做分录,借商誉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50啊?
请问下面两段话有什么区别,一会儿说计入资本公积,一会儿又计入商誉,搞不清: 1.非同控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计入资本公积 2.非同一控制下免税合并形成的商誉,由于商誉本身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商誉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因为如果要确认,必然增加商誉的账面价值,由此商誉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又有差异,如此形成循环,所以准则规定这种情况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但是如果是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税合并中取得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此时应该调整合并时确认的商誉的金额。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问题,将子公司报表中的一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调整至公允价值时,公允价值高出账面价值100元,下面这个分录为什么是借方递延所得税负债?不是贷方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债项目增加在贷方,这里他为什么要写在借方呢?
老师,请问为什么“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50万元”,这两个数据没有运用到呢?不是对当年的所得税费用有影响吗?当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不是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50×25%=12.5,这个12.5是不是属于期末应有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当期所得税=(800+50(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调增))×25%=212.5 就是一直弄不懂递延所得税这里问题(为什么没有用到“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0万和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
你好老师,调整净利润,非同控下免税合并,无形资产公允少了200,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可以摊销5年,合并时,调整子公司成公允口径,借:管理费用 40 贷:无形资产4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0,贷:所得税费用10 ,题中给净利润3000,是税后的利润,为什么能拿来直接减管理费用40呢?一个税前一个税后啊
企业每月对职工应发未发的工资,需要申报个税工资薪金所得吗
转给法人的报销款,回单上备注成还款了,这样有没有问题
这个月能开上个月的发票吗
帮别人代理记账,公司规模小,没啥太多业务,也没什么人,记账凭证主管审核出纳制单都要有名字吗公司就6.7个人都生产的。
个税利润总额20365.25,应缴纳经营所得税是?
个税利润总额20365.25,交经营所得多少?
老师,餐饮公司,早餐餐标10块,午餐20块,现在知道每个月成本20000,总共用餐人数是2000,早餐1000人,午餐1000人,单人单量成本是20000/2000吗,还是用分配系数,分配出早餐成本和午餐成本,再分别除以早餐人数和午餐人数
什么是无票收入,指的是对公的还是什么
请问小规模纳税人销售收入超过30万和没超过都怎么记账?
现在个人可以开公司抬头的电话费,但备注栏会写个人姓名以及电话号,开这样的发票如何写会计分录?如果是个人抬头的电话费发票,如何写会计分录?
50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对被投资单位 调整为公允价值 因为账面价值600,计税400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200*0.25=50
那么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2000+200-50=22150 商誉=14000-22150*0.6=710
2 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方是冲回开始确认的贷方递延所得税负债50 冲完之后 递延所得税负债 余额还是贷方40=50-10
因为开始时候 因为账面价值600,计税400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200*0.25=50 然后借管理费用 40 贷无形资产 40 就是把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缩小到了 200-40=160 那么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60*0.25=40 所以借方重回10=5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