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一到12月份实际支付出去的 34.21这个是实际支付的,不是看所属期。
一、1.您单位未填报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该表适用于发生资产折旧、摊销的纳税人,无论是否纳税调整,均须填报,请核实。二、1.您单位申报表A000000《企业基础信息表》“104从业人数”为:【5】人,季度预缴申报表中填报的从业人数的季度平均值为:【4】人,请核实。三、1.您单位申报表A000000《企业基础信息表》“103资产总额”为:【33.2】万元,季度预缴申报表中填报的资产总额的季度平均值为:【29】万元,请核实。四、1.根据财税﹝2018﹞51号文件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您单位表A105050《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第5行2列职工教育经费的实际发生额为:【0】元,第1行5列工资薪金税收金额为:【79900】元,比例不足8%,请确认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是否完整填报。年报的时候提出这个是要怎么改这个要更改也改不了
丁公司为工业企业,从事的行业不属于国家限制或禁止的行业,平均从业人数85人,平均资产总额2800万元,2017年度利润总额30万元,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发现丁公司仅存在以下纳税调整事项:①管理费用账户中列支应由个人承担的个人所得税3万元;②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工商管理部门行政罚款支出2万元;③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违反购销合同的违约金支出8万元;④资产减值损失中列支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5万元;⑤销售费用账户中列支非广告性的赞助支出5万元。本题干有3小问,问题如下:(1)分别计算丁公司在2017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上述事项的纳税调整额是多少?(2)结合丁公司的年应纳税所得额,判断其2017年度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3)计算丁公司2017年度的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是多少?
某商贸企业2021年度资产总额4800万,在册职工320人,自行核算实现利润总额﹣40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有关情况如下:(1)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540万元;发生的工会经费15万元、职工福利费8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8万元(已经取得专用收据);(2)4月1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租赁期为2年,一次性支付租金40万元,计入了当期的管理费用;(3)财务费用中含向非金融机构借款500万元的年利息支出,年利率10%(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6%);(4)当年发生违约金50万,被消防部门罚款支出5万;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下列序号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1)计算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2)计算租赁设备的租金应调整的所得额;(3)计算利息支出应调整的所得额;(4)计算违约金、罚款支出应调整的所得额;(5)计算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当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某商贸企业2021年度资产总额4800万,在册职工320人,自行核算实现利润总额﹣40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有关情况如下:(1)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540万元;发生的工会经费15万元、职工福利费8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8万元(已经取得专用收据);(2)4月1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租赁期为2年,一次性支付租金40万元,计入了当期的管理费用;(3)财务费用中含向非金融机构借款500万元的年利息支出,年利率10%(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6%);(4)当年发生违约金50万,被消防部门罚款支出5万;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下列序号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1)计算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2)计算租赁设备的租金应调整的所得额;(3)计算利息支出应调整的所得额;(4)计算违约金、罚款支出应调整的所得额;(5)计算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当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某商贸企业2021年度资产总额4800万,在册职工320人,自行核算实现利润总额﹣40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有关情况如下:(1)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540万元;发生的工会经费15万元、职工福利费8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8万元(已经取得专用收据);(2)4月1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租赁期为2年,一次性支付租金40万元,计入了当期的管理费用;(3)财务费用中含向非金融机构借款500万元的年利息支出,年利率10%(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6%);(4)当年发生违约金50万,被消防部门罚款支出5万;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下列序号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1)计算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2)计算租赁设备的租金应调整的所得额;(3)计算利息支出应调整的所得额;(4)计算违约金、罚款支出应调整的所得额;(5)计算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当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