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中,“结转下期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与主表“期末留抵退税额”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这两个数据在申报表中的功能和含义是不同的。“结转下期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是指在当前纳税期间,经过扣除后剩余的增值税留抵退税额,这个数额会结转到下一个纳税期间,作为下期可继续扣除的留抵退税额。而主表“期末留抵退税额”则是反映企业当期增值税留抵税额的总额,这个数额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税务规定计算得出的。 两者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1.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之间的差异: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往往存在差异。例如,会计账上做了发票处理,但实际上系统里并没有抵扣,或者情况相反。这种差异可能导致申报表中的“结转下期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与主表“期末留抵退税额”不一致。 2.申报错误或会计处理错误:如果企业在申报或会计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也可能导致两个数据不一致。例如,公式录入错误、结账不及时等,都可能导致申报表中的数据不准确。 3.政策变动或调整: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或调整,增值税留抵退税的相关规定也可能发生变化。这种政策变动或调整可能导致企业在计算“结转下期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和“期末留抵退税额”时产生差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仔细核对申报表和会计账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及时关注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或调整,确保按照最新政策进行申报和处理。 3.如果发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如果无法自行解决,可以向税务机关咨询或寻求帮助。 总之,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中“结转下期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与主表“期末留抵退税额”不一致的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企业需要仔细核对数据、关注政策变动并及时调整申报和会计处理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老师,新申报表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附列资料(五)中的 可用于扣除的增值税留底退税额使用情况 当期新增可用于扣除的留底退税额、上期结存可用于扣除的留底退税、结转下期可用于扣除的留底退税 都必须要填吗?
老师,增值税留抵退税了,增值税及附加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中可用于扣除的增值税留抵退税额使用情况那应该怎么填写
你好老师!4月份留抵退税了,在附表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第22栏上期留抵退税额退税栏填写了留抵退税金额,为什么附表五可用于扣除的增值税留抵退税额使用情况中,上期结存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是退回来金额,结转下期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也是退回来的金额,请问老师这种情况对吗?
为什么留抵退税的金额已经收到了,但报税的时候,附表五当期新增可用于扣除的留抵税额还有这个金额
老师、增值税附列五表第9列上期结存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为什么为负数
独资企业需要往回开进项票吗?
老师,请问股东的朋友转钱进公司,让公司代付款,内账这笔收付款要怎样入账,收款要开什么单,需要挂应付吗,代付款要开什么单,怎么备注合适
代理理论:代理收益怎么理解?
请帮忙归纳下,NPV,ANCF,PI,IRR,什么情况下的项目用哪种方式合适。
老师好,提供上游和下游前五大客户合同发票,一般情况下怎么提供,每次的合同发票都要提供还是抽上几个合同发票
老师,请问股东的朋友转钱进公司,让公司代付款,内账这笔收付款要怎样入账,收款要开什么单,需要挂应付吗,代付款要开什么单,归集什么科目,能指点财务软件的处理步骤
老师好,出纳登记银行存款明细账是付款后登记,还是依据会计的记账凭证登记,有点混淆了,请帮忙解释一下
库存商品报废怎么账务处理?
老师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这句话对还是错
这个月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借方发生额是50万,那么我在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时候。也是50万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