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调整影响到损益表的数据了是吗?金额大吗?如果金额不大,还是可以在调整当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是做纳税调整
老师你好!请教一下,在做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发现2021年第四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数据不同,需要更正申报吗?
2022年7月更正2021年汇算清缴,产生的所得税,是不是应该记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中,那在2023年申报2022年汇算清缴应该怎么做?
税管员让我们补了2021年的税1500元,更正了2021年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表,和财务报表的利润表。就是减少了成本。那现在我要更正2021年的账呢,还是现在做更正呢?
老师,去年账务调整了.我只需要汇算清缴的时候调整,还是需要更正去年申报的申报表?
老师你好,我想咨询一下,2024年更正2021年汇算清缴涉及调增收入3532340元,要补缴增值税和附加税吗?如果需要,请问是需要更正2021年12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还是2021年4季度纳税申报表?具体应该怎么更正?
老师,你好,我是个体工商户,每季度报税办理的简易零申报,现在需填写工商年报,他的资金数额应该填写什么呢
经济法里面考商业承兑汇票考的是,判断题问商业承兑汇票提示承兑之前和之后是不是都可以背书?感觉这个考的很偏[苦涩]
老师您好! 我们老板有一个一般纳税人个体户执照。现在又没有营业了。也没有注销。年报的时候怎么填?填歇业还是开业?
老师,我初级考完了,准备考中级会计师呢,我应该做什么准备呢
抵扣残保金对残疾人的年龄有限制吗?
老师:企业这个月要注消,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是4000多元,这个钱是之前向股东借的,挂其他应付款,现在要注消,是不是得先把这个钱还给股东?做分录,借:其他应付款,贷:银行存款或现金,让货币资金这个金额是0
帮我分析一下,我今年39岁了,失业十年,只有从业资格证书,没有经验,经济压力很大,是找个出纳工作还是给自己两个月时间不上班学会计理论和实操,直接找会计工作?
建筑企业,在年末有一部分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机械费用未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请问年末合同成本是否可以有余额?如果可以,这部分没有转主营业务成的费用又该如何结转?
车间要用一个材料500元现金 以前谈的是含税13%的 那现在这单我们不用他们开票的话 应该是付他们多少钱
5月份能报6月份的个税吗
10万,有点大。
那就最好是去税务大厅把所得税汇算清缴也更正申报掉
如果这个不做调整,税务局会发现让你调嘛
因为你今年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总归也还是要调整,到时候税务局是会发现的 而且现在金税三期的数据勾稽功能很强大的,还是尽量不要报侥幸心理
2021年调整5万,2024年在调整5万,这样可以嘛。
不行的,你这样调整属于没有依据的,你为什么要这么调整呢?就算21年全调了,多出来的5万也能抵扣以后年度的所得税啊,没有意义
全部调了,2021年要补税,担心税务那边不好处理。
全调了要补税?那就是说10万是调减当期损益咯? 这个个税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项目上没验收通过,有一部分款项没给分包的付款。那边关系闹得比较僵硬,他们提供的人员临时工工资报个税呢,在大厅直接删除把那2个月的人员。
是因为验收不通过所以不再给那些临时工申报个税了?是这个意思吗? 但是分包的劳务工也不应该是你们去申报个税啊
嗯嗯,是的,因为分包的人是个人,所以他们直接提供的人员工资。然后直接把钱打给总包的人呢,风险太大了。老师,问一下,如果是必须2021年更正汇算清缴,那账务怎么处理,在2024年做账调嘛,我们是测绘服务业,所以这些人员成本直接是放生产成本,后面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因为是小规模,所以没有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以前年度损益本来也就是个过度科目,如果你们没有,就可以直接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的 借:银行存款/应付账款(退回的个税)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主营业务成本是利润表科目,最终全结转到了利润分配中,所以无需调整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好的,非常感谢老师,就是一般分包提供两三个月的工资,可以先计提入账,等付了在一个月一个月申报个税,这样可以吗。加入2024年3月提供的是1到3月的工资表,实际就是5月份给他们付款,我在6月.7月.8月,把1到3月的一次逐次申报个税
因为你说到的是分包单位是个人,那么我认为你们这个给对方申报劳务个税,而不是工资薪金,所以你们先计提入账,后续再支付的时候合并报税也是可以的 但是你说一个月一个月申报?你和那些工人都没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你为什么要按照员工申报个税呢,这样是不合理的
老师,如果我们公司和劳务人员签订合同,一个月一个月申报可以嘛。
如果是直接和劳务人员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那么你们就得按月进行申报了,就算是没有支付款项,也需要按月申报个税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签订合同呢?对于贵公司来说这样签订合同风险很大呢,分包一般都是签订的施工合同或者劳务合同,很少会直接签订员工这类的劳动合同
为了方便,直接和总包人签订总的合同。
和人员签订合同,直接申报个税,没有付款,风险就是很大,有时申诉的话也提不出付款流水,就只能更改了。
是的,直接签订员工这类的劳动合同,风险是很大的,没法对分包进行约束,本来我国的劳动法就很倾向于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