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重组上市要求“发行的股份/原股本达到 100%以上”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突出重组后公司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化和对公司的实质性改造。强调与原股本相比,新增发行股份的比例要足够高,以体现出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重组,确保通过大规模的股份发行实现对公司的全面重塑和整合,进而实现借壳上市的效果。如果用“发行的股份/发行后的总股本”,可能无法准确突出这种对原公司的根本性改变以及重组的重大程度。 而在计算控制权是否转移等情况时,用某人当下所持有的股份/当下的总股本,是针对特定主体在特定时刻对公司的控制情况进行判断,与重组上市条件的侧重点和意义是不同的。
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配股条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上市公司最近36个月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且不存在重大违法行为 B. 控股股东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承诺认配股份的数量 C. 拟配售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的30% D. 采用包销方式发行 老师:这个向原股东是代销,发行新股就是采用包销,是这样一个默认承销方式
老师,我在学cpa股份支付章节的时候,这道例题的分录没太理解。在第五步,行权日的时候,为什么要写借:银行存款,贷股本呢?我是反复背下了这个分录,但从理解上一直没懂。A公司2020年12月31日给高管发的股票可以行权了,那应该是相当于给员工发钱了呀,为什么公司的银行存款反而要增多呢?分录里贷股本是说股本增加了嘛?我理解公司把股票给了员工,不是应该股本减少嘛?可能我整体理解有误,麻烦老师讲解一下,谢谢。
你好老师,请问一下,当时记账的实收资本是写现金收的,实际钱没有到公司,当时做账的为了发工资,但是发工资的是用微信,和另外一个人的银行号付款,没有留底,那现在股东要转股份,不提供这个就转不了,有什么其他办法可以解决吗?当时记了15万的实收资本
发出全面要约导致上市公司终止上市 老师,看到这个【全面要约有可能造成被收购公司因股份分布情况不满足上市条件而被交易所终止上市的结果】描述,我就又好几个疑问: 1.被收购到多少比例才会导致上市公司终止上市?同理,100%里面要拿出至少多少%发行才能达到上市条件? 2.首发向战略投资者,管理层与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公开发行的网上网下比例学得就特别混乱。 这里面是不是有先后顺序,然后各比例是多少。 假如首发发行50%股份上市, 1.向战略投资者配售不超过50%(也就是50%*50%=总量的25%),其中管理层与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不超过50%里面的10%(25%*10%)。 2.剩下的25%就是在网下网上公开配售,然后网上网下的比例就要看主板和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和总股本是否超过4亿股,决定网下的最低比例? 是这么理解么? 谢谢
关于满足借壳上市条件的,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的情况下 1、对于满足借壳上市条件的,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的情况下:谁借谁的壳? 2、关于“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原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关联人,以及在交易过程中从该等主体直接或间接受让该上市公司股份的特定对象应当公开承诺,在本次交易完成后36个月内不转让其在该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 ①为什么要对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设置锁定期(而不是现控股股东)? ②为什么不对收购人限制转让? 3、关于“除收购人及其关联人以外的特定对象应当公开承诺,其以资产认购而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自股份发行结束之日起24个月内不得转让” ①收购人不就是以其资产认购而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的人么?锁定期24个月的锁定的是谁的股权啊?
老师,旅行社的税,报税,跟别的不一样吗?难道
老师,好比我有10个库存商品。我产生了销售,确认收入,然后就要结转成本,库存就减少了,那么我要把这次收入作为预收我就不用结转成本,库存在账上就不用减少了。但实际库存少了。所以是不是做预收会比确认收入的账上库存数量结存多?
董老师 在线吗?想咨询您~
老师残保金不是一年平均人数不超过30人就不用交吗?它跟工资总数有关吗?如果人数不超,工资总额大小不影响吧
将原公司业务部分拆分到新公司怎么操作
和法人借款支付报销 分录怎么写
您好~有做过审计的老师吗?想咨询下,公司成本,一般实施的抽查是什么样子的?
你好,我公司有个员工之前是自己买的灵活性社保,现在公司准备帮他买,要怎么操作呢?
总账这个岗位内容是啥?可否详细列举一下
要注销公司,设备300万 怎么转让或者售卖 税费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