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同学,.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符合“三新”标准,初始确认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5为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老师您好,这道题为什么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呢
老师,这个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怎么理解
请问,这道题为啥不加递延所得税负债的5呢
请问老师,这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啥是100?而不是(18-10)x2×100×0.25?
外部经销商帮我们销售产品,我们给对方发放佣金,对方给我们开发票的类目是什么,大类与二类科目
外部经销商帮我们销售产品,我们给对方发放佣金,对方给我们开发票的类目是什么
有内销也有出口的企业材料票是专票好还是普票?
老师你好,我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收到三张票一张‘金属制品’钢销,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品*铁销,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品*碳性废铁,我现在要对外开票,我应该怎么写项目名称,按照我收到的项目名称写吗,
老师,我们是酒店的一个燃气供应商没跟我们签过供货合同,是个个体户,找燃气公司代开的发票,我们按发票转账,我上两个月计提费用的时候都是用之前那个公司计提的费用,这次他开上两个月的发票用的是另一个燃气公司的名字开的发票,金额不变,那我可以回6月5月改那个计提的供应商的名字么,金额不变,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老师有张发票是6月30日进来的,然后7月1号对方又红冲了,那这张票隔月直接不做账可以吗
39岁零基础小白,只有从业资格证书,是先从出纳做起还是学学会计直接找会计工作? 问题是我们这里招出纳的少,招会计的多一些
你好,老师,你像老公司的帐换软件的时候、需要重新建帐,需要提供的数据,主要就根据这个科目余额表跟明细帐这些数据去重新建账了是吧老师
为顺应产业升级的要求,A公司计划投资一个智能制造项目。该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负债)股东权益)为2/3.投资该项目后仍维持该目标结构。在该目标资本结构下,债务资本成本为6%。智能制造领域的代表企业是M公司,该公司的资本结构(负债/股东权益)为7/10,β权益为1.2。已知无风险利率为5%,市场风险滋价为8%,两家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要求: (1)运用可比公司法,计算M公司的β就产 (2)运用可比公司法,计算智能制造项目的β权益和A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3)计算A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
老师,您好,算出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怎么选择哪种筹资方案呢?
这个不是初始确认呀,这是后面摊销形成的差异
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无形资产的差异虽然是一个暂时性的差异,但是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开始的时候账面价值为100,那么计税基础为150,分10年摊销,开始的差异是50,第一年末是90*1.5-90=45,接下来是80.4*1.5-80=40、35、30、25、20、15、10、5、0,可以看出是一个递减的过程,不像其他的暂时性差异是刚开始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等后面是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或者相反,导致暂时性差异存在确认与转回,而无形资产是初始确认时账面价值就小于计税基础,后期每期摊销的时候税法都比会计多摊销一部分,直接进行纳税调整,属于摊销当期的当期差异。所以这个就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即使确认了也没有转回,没有核算的意义。 暂时性差异有确认的时候也就有转回的时候,比如其他资产(不是内部研发的)在购入的时候,刚开始购入成本在最终是会计计入了利润,税法计入了应纳税所得额,所以是影响会计利润,也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后续折旧的时候因为会计和税法折旧(摊销)方法不同,会产生暂时性差异,该差异是先大,后小的,后再大(原先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后是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或者反过来)也就是先确认后转回,税法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与会计计入利润的金额从总体上看是没有差异的,但是对于内部研发的无形资产来讲,税法和会计摊销方法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税法是按照会计入账金额的150%入账的,那么在开始入账的时候税法和会计就产生了这么个差异50%,并且以后一直存在这个50%的差异,整体上税法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比会计多了50%,它们两个并不是相等的。不符合暂时性差异的概念,不确认递延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