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库存股时: 借:库存股 4025万 贷:银行存款 4025万 进行股权激励,等待期内正常处理。 当部分库存股行权时(480份行权): 借:银行存款(假设员工支付的价款等)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待期内确认的与这些可行权的股票相关的资本公积) 贷:库存股(480份对应的金额,4025万÷500×48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对于剩下未行权的20份库存股: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待期内确认的与这20份股票相关的资本公积)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同时将库存股转回: 借:股本(按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视具体情况而定) 贷:库存股(20份对应的金额,4025万÷500×20)
下面这个是为什么? 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成本费用时,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区别于税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1.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则不形成暂时性差异;(很少见) 2.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成本费用的期间内,企业应当根据会计期末取得的信息估计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计算确定其计税基础及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补充例题】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以后期间不会变更,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月2日,甲公司经股东大会批准,授予其50名管理人员每人10万份股份期权,每份期权于到期日可以6元/股的价格购买甲公司1股普通股,但被授予股份期权的管理人员必须在甲公司工作满3年才可行权。 甲公司因该股权激励于当年确认了400万元的股份支付费用。税法规定,行权时股份公允价值与实际支付价款之间的差额,可在行权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甲公司预计该股份期权行权时可予税前抵扣的金额为1 500万元。
2×19年1月1日,甲公司向50名高管人员每人授予2万份股票期权,这些人员从被授予股票期权之日起连续服务满2年,即可按每股6元的价格购买甲公司2万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2元2×20年9月1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以每股15元的价格回购本公司普通股股票100万股,拟用于高管人员股权激励。 在等待期内,甲公司没有高管人员离职。2×20年12月3日,高管人员全部行权,当日甲公司普通股市场价格为每股16。 行权日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6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00 贷:库存股 15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0 老师这道题如果改一下,把库存股改为20元每股回购那么回购价就是2000,也就是说贷方会大于借方,库存股会多出来200,哪分录怎么写呢
请问老师,a公司转1000w进来从我们公司购买b公司的60%股份,我们从100%持有b公司股份变成40%,我们账上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500多w,这个月收到a公司转进了400w,一部分留作日常资金,一部分给股东分红,剩下的600w后面月份再转,那我们收到这400w和股东分红这两笔分录怎么做?
9、2019年6月10日,华盛股份有限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后,以现金回购本公司股票500万股,支付回购款1200万元。6月30日,经批准按面值注销已回购的库存股,当日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 000万元,其中股本000万元(4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资本公积1000万元,盈余公积400万元,未分配利润600万元。会计分录怎么写
甲公司为了激励职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于20x1年12月批准了一项股份支付协议,协议规定,20x2年1月1日起向5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0份股票期权,但必须从20x2年1月1日起在公司连续服务3年,服务期满才可以以每股6元购买1000股该公司面值为1元的股票。当时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每股6元20x2年年末,该公司估计3年中离开的管理人员比例将达到20%;20x3年年末,公司将估计的管理人员离开比例修正为15%;20x4年年末,公司确定最终离开的管理人员比例为12%。20x5年1月1日,未离开的管理人员全部行权获得股票。假定20x2年1月1日,该公司以每股12元的价格购回50000股本公司股票,用于股份支付。20x5年1月1日职工行权后,该公司将剩余股票以每股20元的价格出售。要求:请根据以上资料,编制回购股票,职工行权,出售剩余股票的会计分录。
老师,个体户营业执照怎么注销
电脑、打印机与办公室空调都归为电子设备类吗?电脑、打印机折旧按3年,空调折旧按5年是否可以?
老师您好,什么是收入证明,,增值税申报表属于收入证明吗?
计提完折旧之后 固定资产还在继续用 剩下的余值怎么做分录
老师,公转私大额怎么办
老师你好,预付卡充值时候没记账 现在消费一些,知道卡里余额 怎么记账
老师,一家公司的供应商送的货物有一部分是不合格的,我们就把货物退回去了,但是对方开的发票金额是全部货物的价格,我只支付了合格的那一部分,应付账款就挂了账,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又不能让对方重新开发票,我现在应该怎么操作
老师,请问关联业务往来年度报告什么情况下需要申报,是否为必须申报,
老师 个体户收到专票 怎么做账呢? 还有小规模公司
老师他们现在报销全部打入我的私户,然后再发给采购的,这样对我会有影响不
请问这道题目,对于剩下20的库存股,是否也要作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同学你好 这个要做的
可是累计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只有7200,为什么还要冲减解放?麻烦老师把解释写得简洁明了一些
对于未行权的 20 万股库存股,不需要再进行上述资本公积的调整处理 解析: 初始回购库存股时: 20X6 年 5 月回购本公司股票 500 万股,支付款项 4025 万元,作为库存股待行权时使用。 借:库存股 4025 贷:银行存款 4025 20X9 年 3 月,48 名高级管理人员行权,每人 10 万股,行权价每股 5 元,共收到款项 2400 万元(48×10×5 = 2400 万元),此时冲减库存股和资本公积等。 借:银行存款 24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待期内累计确认的金额) 贷:库存股(按实际行权数量对应的回购成本)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对于未行权部分库存股的处理: 有 2 名管理人员未行权,对应 20 万股库存股(2×10 = 20 万股)。 这部分库存股在未行权的情况下,通常不需要再进行“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处理。 因为未行权,之前确认的与这部分未行权相关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需要再进行调整转入股本溢价。 关于资本公积的确认: 等待期内根据每年的情况逐步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虽然累计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是 7200 万元,但这是针对行权部分的管理人员在等待期内确认的权益,与未行权部分库存股无关。
那为什么老师一开始回答时,是有这笔其他资本公积 转股本溢价的分录?麻烦老师描述得简洁一些,篇幅太长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对于未行权的 20 万股库存股,不需要再进行上述资本公积的调整处理
老师,我知道你说的这个结论,我是想搞清楚:你一开始说的转入股本溢价和不做处理两种情况,在题目中应该怎么区别?
关键是看是否发生了实际的行权行为,行权会导致权益的转换和交易,从而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入股本溢价处理;未行权则一般不做此处理。
对于转入股本溢价的库存股,老师能否用数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我能做一个比较?
一、初始情况 假设一家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 1000 股,每股面值 1 元,发行价为 10 元。 发行股票时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0000(1000 股×10 元) 贷:股本 1000(1000 股×1 元面值)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9000(差额) 二、回购库存股阶段 后来公司以每股 12 元的价格从市场回购 100 股作为库存股。 回购库存股的会计处理: 借:库存股 1200(100 股×12 元) 贷:银行存款 1200 三、再发行库存股阶段(涉及股本溢价) 假设公司又将这 100 股库存股以每股 15 元的价格重新发行出去。 重新发行库存股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500(100 股×15 元) 贷:库存股 1200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0(差额) 在这个例子中,重新发行库存股时,库存股成本是 1200 元,实际收到 1500 元,多出的 300 元就计入了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这体现了库存股再发行时与股本溢价之间的关系和对资本公积的影响。
老师,你这个例子里的库存股没有涉及股份支付,是不是股份支付的库存股最后都不用转入股本溢价?
假设公司又将这 100 股库存股以每股 15 元的价格重新发行出去。 重新发行库存股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500(100 股×15 元) 贷:库存股 1200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0(差额) 在这个例子中,重新发行库存股时,库存股成本是 1200 元,实际收到 1500 元,多出的 300 元就计入了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这体现了库存股再发行时与股本溢价之间的关系和对资本公积的影响。
老师,总觉得跟我理解的还是不太一样,老师可否结合红框里的话,再给我举一个例子,跟职工的股份支付相关
例子 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20X8 年 1 月 1 日,甲公司向其 100 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 100 份股票期权,这些管理人员从授予日起连续服务满 3 年,即可以每股 5 元的价格购买 100 股甲公司股票。 授予日(20X8 年 1 月 1 日)的处理: 由于授予的是股票期权,属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估计每份股票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 12 元。 借:管理费用 120,000(100 人×100 份×12 元÷3 年)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0,000 假设在 20X8 年至 20X9 年期间,有 5 名管理人员离职,预计未来还会有 3 名管理人员离职。 到 20X10 年 12 月 31 日,最终有 8 名管理人员离职,未满足可行权条件(原本要求 100 名管理人员都连续服务满 3 年),其余 92 名管理人员满足了可行权条件。但对于这 8 名离职人员所对应的股票期权,由于未被行权而失效。 对于失效的部分,原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需要转出。 8 名管理人员对应的股票期权价值为 9,600 元(8 人×100 份×12 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600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9,600 在这个例子中,由于部分职工未满足服务期限条件导致权益工具(股票期权)未被行权而失效,在行权有效期截止日(20X10 年 12 月 31 日)将其对应的原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进行了转出处理。
回到我们最开始截图的题目,确认管理费用的其他资本公积,都是已经扣去离职人员,那最后因为未行权而失效,你回答的时候也说了不需要转股本溢价,那跟转股本溢价的结论岂不是冲突了?
1.首先,在股份支付的处理中,对于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是根据未来可能的离职情况等进行估计的,在确认管理费用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时已经考虑了离职人员的影响,这是合理的会计估计过程。 2.关于未行权而失效的部分是否转股本溢价的问题:如果未行权而失效的权益工具对应的前期已经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需要转股本溢价,这可能是基于特定的准则规定或者具体的会计政策选择。一般情况下,当权益工具未行权而失效时,通常是将对应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进行转出处理。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会将其转出至股本溢价等科目,以反映权益工具失效后对公司权益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