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您好,感谢您的信任
我们是一个个体户,定期定额,做园林绿化工程,现在有一个项目是包工包料,要求我们开具种植土的发票,可以开吗?
没有达到个税缴纳的标准需要申报个税吗
8 月添加社保,交了社保,那申报个税是从这月开始还是上月开始?
哪些是直接税,哪些是间接税
企业所得税计提时的会计分录
作为财务负责人,需要负什么责任?
员工在公司没有领工资,签了留职停薪协议,然后社保费包含公司部分都由她个人承担,员工把社保费转账到公司,应该怎么做账
你好老师,我公司7月份开了一张专票,但是9月份涉及到润滑油税务局让把这张票红冲了,对方公司可能已经抵扣认证了这样票,税务局下班的时候着急让我红冲我就冲了,给对方公司联系也没联系上人,这样会不会造成很严重的问题啊
老师其他流动资产有留底税,要是勾选认证抵扣,怎么做分录呢?
8月公司也开票然后进项大于销项,9月做进项抵扣有1000多留抵税额,那我8月还要计提应交税费吗,
老师你好,请问商誉的计算,中级的学习里,是否只有长投非同控下存在呢?合并成本(实付)-被合并方净资产公允*持股比例
您好,商誉并不是只在长期股权投资非同控下存在,不过非同控下长期股权投资是商誉产生的一个重要场景。 在中级会计学习里,商誉主要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确认 。非同一控制下,商誉按 合并成本(支付对价公允价值等) - 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计算 ,如以设备为对价时,合并成本含设备公允与增值税,再减被合并方净资产公允乘持股比例得出商誉 。 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产生新商誉,按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入账,差额调资本公积 ;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投,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份额的差额,虽与商誉性质类似,但中级考试重点聚焦合并商誉 。 3.中级学习里商誉主动计算主要针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同一控制合并不单独确认新商誉,需清晰区分两类合并的处理逻辑与核心差异 。
我现在是有点串了,合并,长投成本法,非同控,取得的长投,应该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吗?相当于出售资产,而不是被投资方的净资产公允*持股比例对吗?这个适用于长投权益法付出和得到的比较才是
您好,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其初始成本按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含增值税等相关税费)确认,相当于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交易,个别报表中不与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乘以持股比例比较。 2.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加直接相关费用,需与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比较;若初始成本大于份额,不调整;若小于份额,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并调增长投成本。 3.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商誉在合并报表层面计算,公式为合并成本(即个别报表长投初始成本)减去取得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乘以持股比例;权益法下不单独确认商誉,仅对初始成本与份额的差额按规则处理。
老师可否想一个例题,资产交换的,用固定资产与长投吧,可以列举长投成本法(非同控)、权益法、和非货币交换、债券重组的分录,我觉得这几个实在太像了!很容易混淆
您好,甲公司以一台生产设备(原值 1000 万元,累计折旧 300 万元,未计提减值,公允价值 800 万元,增值税税率 13%)进行交易,分别涉及以下场景: 场景 1:甲公司以设备(原值 1000 万元,累计折旧 300 万元,公允 800 万元,增值税 104 万元)取得乙公司 60% 股权(非同控),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904,累计折旧 300;贷:固定资产清理 700,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4,资产处置损益 100。 场景 2:甲公司以该设备取得丙公司 30% 股权(重大影响),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2500 万元,初始投资成本 904 万元大于享有份额 750 万元,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 投资成本 904,累计折旧 300;贷:固定资产清理 700,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4,资产处置损益 100。
场景 3:甲公司以该设备换入丁公司无形资产(公允 800 万元,增值税 72 万元),交换有商业实质,分录为借:无形资产 800,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2,累计折旧 300;贷:固定资产清理 700,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4,资产处置损益 100,银行存款 32。 场景 4:甲公司以该设备抵偿欠戊公司的 1000 万元货款,戊公司计提坏账 50 万元,分录为借:应付账款 1000,累计折旧 300;贷:固定资产清理 700,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4,资产处置损益 100,其他收益 — 债务重组收益 196。
我先看看,麻烦老师了,这段时间有点焦虑了,请教老师如何保持心态平稳。
姑娘,焦虑才正常嘛,有没有一起考的好朋友,交流一下会好很多,
老师你好,我想问公允-账面=资产处置损益金额,这个账面是指资产净值吗?例如是固定资产原价-折旧后的金额?
您好,在 公允 - 账面 = 资产处置损益金额 这个公式里, 账面 一般指的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于固定资产而言,通常就是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再减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比如某固定资产原价 100 万元,已计提折旧 30 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 10 万元,其账面价值为 100-30-10=60 万元,如果以 70 万元出售,则资产处置损益为 70-60=10 万元。
场景3,如果是以设备换入长投呢?
老师,对于场景1、2想看一看我写的,固定资产出售的时候,贷:固定资产清理 800,用公允的计税价吧?但是结果又和老师的一样,这里其实我不是很明白,老师的合并版是用贷 固定资产清理700。其实是否都是反应坚持资产的账面价值?
附上我的图片,麻烦看看
而且如果题目没涉及到税额,还需要用计税价入账贷方:固定资产清理吗
,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 投资成本 904,累计折旧 300;贷:固定资产清理 700,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4,资产处置损益 100,这个分录不平的?
老师留一下场景4的分录都不平啊
信息收到,我现在去看一下
您好,固定资产处置是先账面结转到固定资产清理,处置费用是用公允价值计算增值税 企业将固定资产对外出售,转让,需要按照转让价款全额缴纳增值税,并不是按照转让净收益(并不是按照差额)缴纳增值税。所以,企业将固定资产卖亏了,也是需要缴纳增值税。 将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注意相关备抵科目一并结转);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果有) 贷:固定资产 对外转让,确认销项税额: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账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上面2个分录的 固定资产清理余额 结转到 资产处置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或分录反方向)
您好,是的,还是得分步写分录,场景 4(债务重组): 转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到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 700(1000-300),累计折旧 300;贷:固定资产 1000 以设备抵债并确认税费和损益:借:应付账款 1000;贷:固定资产清理 700(账面),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4(800*13%),资产处置损益 100(800-700),其他收益 — 债务重组收益 96(1000-800-104)
场景123是否也要分开呢?
曾经有老师教的是,公-账=处置,所以,借方是公允 贷方是账面+处置,但这适用于非货币交换?
您好,是 的,不管是换长投、换资产还是抵债,处置固定资产都得按三步来:先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原值减折旧)转到 “固定资产清理”,这一步借贷肯定平。 然后按公允价算交易金额,比如换长投就按公允价加税费记长投成本,抵债就按公允价加税费抵债务,这一步也得保证借贷平衡。 最后算 “固定资产清理” 的余额,公允价比账面价多的部分,记到 “资产处置损益”,这样整个过程的分录就都平了,税费按公允价算,跟账面价没关系。
我今晚下班回去,我把写一遍,给老师你看一下
同控下,合并,换出要用资产账面价
您好,我先写一下,您看哪里不合适,我们再沟通, 1(非同一控制长投):先将设备账面价 700 万(原值 1000 万减折旧 300 万)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 700,累计折旧 300;贷:固定资产 1000。再按公允价 800 万加税费 104 万确认长投成本,借:长期股权投资 904;贷:固定资产清理 800,应交税费 104。最后结转清理收益 100 万(800 万减 700 万),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贷:资产处置损益 100。 2(权益法长投):先转设备账面价到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 700,累计折旧 300;贷:固定资产 1000。按公允价 800 万加税费 104 万确认长投成本,借:长期股权投资 904;贷:固定资产清理 800,应交税费 104。因初始成本 904 万大于份额 750 万(2500 万 *30%),不调整,结转清理收益 100 万,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贷:资产处置损益 100。 3(非货币性交换):先转设备账面价,借:固定资产清理 700,累计折旧 300;贷:固定资产 1000。按公允价 800 万加税费 104 万确认换入资产
老师你好固定资产合并版是否可以写成红色框住的?
这种非货币性交换的可否也分开写,让我统一记忆
您好,还是分开好,我合在一起都写错了,分开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