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呀,在线的哦,感谢您的信任
你好老师个体户经营超市购买的水果蔬菜损耗怎么计算出来
你好老师小规模纳税人固定资产已折旧完现在已经报废会计分录怎么做 购冰柜3200元累计折旧1200元净资产是800元
未分配期末余额=未分配的期初数+利润表里的净利润对吗
一家汽车4S店,在销售车时几乎都会赠送汽车精品,我都可以视同销售吗,账务怎么处理老师
老师 某公司以其自产电子产品390台作为福利发给员工 该产品每台生产成本为1200元 每台市场售价1500 公司有职工300名 车间管理人员20名 行政管理人员40名 销售人员30名 计提 借生产成本 508500 制造费用33900 管理费用67800 销售费用5085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661050 我不明白这些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超豪华小汽车零售加征交的消费税率是10%固定的吗还是?
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些问题,一家供应链公司(小规模)旗下有几家独立的餐饮门店,只做供应链这边的账,现在只有进销存系统(找农产品市场采购和出库的差额正常范围是多少,怎么做财务分析);跟旗下的餐饮公司开发票要注意的问题;把下面的餐饮公司和车间当成我们的客户怎么做账
老师好,我们上个月有两张销项发票做账了,月初也申报了,现在发票有误冲红重开了,这几张发票要怎么处理
老师 我们是做塑料桶的,有注塑废气监测,由第三方出具检测报告,非甲烷总烃是不是不在环保税的征税范围里面。好像信息采集里面没有找到
A供应商在B平台卖货,B平台按以销售价减成本价的差额开具6点税票给A,(A在此环节做账分录:收到钱,借:银行,贷:预收,开票,:预收,贷:收入和税,支付成本价:借:预收,贷:银行)某月,B对某公益性组织捐赠现金,A供应商对B的这次捐赠提供货物赞助,以在B平台销售的货物按成本价开票给A,不打款,抵赞助款,请写出A公司所有环节的账务处理,请问A公司预收账款怎么平账
老师你好,请看题,我有疑问,这题属于长投权益法增资成成本法,1、题目最开始投资的25%,说的是同控下,为何又说重大影响呢?这样我分不清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2、权益法增资成成本法可否用图三的规律,先看原股权25%,再看总股权的性质,分两个分录(图二),但我看起来不行,是否只能借长投按被投资净资产账面价值*总股权比例 贷35%的账面价值 贷原长投权益法下二个科目的账面余额,差额记资本公积?可否分开原股权和总股权来写?
好的好的,我现在去看题哈
您好,最初 25% 股权因有重大影响用权益法, 同控下 是后续增资实现控制后的合并属性,初始按影响程度判断核算方法,后续控制后从合并层面按成本法原则处理。同控 ≠ 直接成本法,需看持股比例和影响力 25%-权益法;60%-成本法 。 2.同一控制下权益法增资成成本法,按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净资产账面价值 * 合并后持股比例确定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法转成本法时:直接按合并日净资产份额确认长投 207000000 。原权益法账面价值 %2B 新增对价 = 123750000,差额进资本公积。不能分开原股权和总股权写分录,必须合并体现同一控制下的权益结合法逻辑。需转出原权益法长投账面价值和新增投资对价账面价值,差额调资本公积,不足冲减再调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 借: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 207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权益法 90000000 -损益调整 权益法 3750000 股本 新增35%对价 300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83250000
1、那同控下还能有重大影响?我一直以为同控只有成本法,成本法下有同控和非同控;而且占比也不代表是金融工具还是长投。2、那这个规律不适合用于权益法增资为权益法,分开原股权和总股权吗?因为我之前练的比较多是金融资产增资权益法,或者成本法减资权益法,追溯;图上规律可用。
当时老师说原股权,不恶霸,还是按权益法的账面价值打包结转为成本法;但是总股权那部分,我不会处理,借被投资方账面价值*持股总比例35%,付出对价为账面价值所以贷股本3000,但是差额资本公积对不上。
您好,判断逻辑是如果形成控制 - 成本法 同控按账面价值,非同控按公允价值 ; 如果重大影响 - 权益法; 其他就是- 金融工具。 2.同控下可能有权益法 未形成控制时 。同一控制下 仅说明双方属于同一集团,但核算方法取决于持股比例和实际影响力: 3.权益法-成本法在 同控 必须合并分录,按净资产份额确认长投。 4.权益法-权益法可分步处理,需追溯调整原股权。新增投资部分按公允价值入账。原股权投资需重新计量,按新持股比例调整账面价值 视同一直按新比例核算 。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资本公积 视具体情形 。 其他转换类型如金融资产-权益法,原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重分类为长投 权益法 。 5.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成本法-权益法,需追溯调整,视同权益法一直适用。按剩余持股比例重新计算投资收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