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感谢朋友的信任

老师,早上好,请问售卖轮胎的商贸公司,我应该去看什么学习视频,学习做账呢
#提问#冉老师早上好,关于昨天的那个退税问题。
早上好老师,想学习财务中的Excel函数公式在哪里可以系统的学习呢?
@董孝彬老师,早上好。提问的
@董老师,早上好,又是学习的一天,提问的
老师,个体户查账征收,但是未开票,能不能零申报?
请问老师,生产车间领用的六角套筒、扳手等小工具是计入生产成本还是制造费用?明细科目设什么?
对方公司帮分公司代支付费用,对方需要什么协议?
老师,你好,公司成立了工会,通过工会发给员工的东西比如服装、饰品化妆品之类了。要交个人所得税吗?有什么风险?
汇算清缴是什么,工商年报是什么,调表不调账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里的美元汇率710.72元?不应该是7块左右吗?这样显示不是7百左右吗?
老师 公司的决策者由谁担任 会计主管是公司的决策者吗
公司向个人购买二手设备,个人税务局代开,可以使用吗?
为什么这里的美元汇率710.72元?不应该是7块左右吗?这样显示不是7百左右吗?
董效彬老师 董效彬老师 董效彬老师 接下吧 接下吧 您好,那就按四大类(双层立体、单层立体、双层单边、单层单边)的入库数量比例来分摊最直接,比如总电费1万,这四类分别入库2000、3000、1000、4000件共1万件,那每件成本就是1元,虽然各类内部不同尺寸有微小差异,但比全部尺寸混在一起算一个平均数要合理得多。 您好,那就按四大类(双层立体、单层立体、双层单边、单层单边)的入库数量比例来分摊最直接,比如总电费1万,这四类分别入库2000、3000、1000、4000件共1万件,那每件成本就是1元,虽然各类内部不同尺寸有微小差异,但比全部尺寸混在一起算一个平均数要合理得多。
复习到非货币性交换,想问,当投资方发行股票换入资产,分录是借资产贷股本;那和被投资方接受投资借资产贷股本,这两个分录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您好,投资方发行股票换入资产,主体是投资方,本质是用自家股票当对价换资产,分录体现为自身资产增加、股本(及资本公积)增加,需按非货币性交换准则确定换入资产价值,核心是通过权益扩张获取经营所需资产;被投资方接受投资,主体是被投资方,本质是收资产并增发股票给对方,分录体现为自身资产增加、股本(及资本公积)增加,需按权益性交易准则计量投入资产,核心是通过股权融资扩大资产规模。 2.两者关键区别在于,投资方是 “用自己股票换资产”,权益增加源于自身股票发行;被投资方是 “收资产发自己股票”,权益增加源于接受外部投入,虽分录借贷方向相似,但反映的交易角色、权益变动根源和适用准则完全不同。
投资方用股票换资产,二者都是非货币性资产,好判断;就是被投资方收资产发行自己的股票,二者都是非货币性资产,但属于权益性投资,就不好理解了,这算是一种特殊吗
您好,被投资方收资产发自己股票,虽说两边都是非货币的东西,但这事儿不算普通的资产互换,确实有点特殊。因为被投资方不是在 “换东西”,而是拿自己的股份当条件,让别人把资产投进来,本质是拉投资、扩本钱,不是简单换个资产用。 2.特殊就特殊在目的和算账方式上:被投资方只需要按资产实际值多少钱记账,股份多出来的价值记到资本公积,不算赚了亏了;而普通的非货币交换可能要算差价、记盈亏。一个是融资增资本,一个是换资产,本质不一样,所以处理起来也特殊。
但是投资方发行股票,也使借资产 贷股本,股本也是取面值,差额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吧,还能记什么呢?
您好,投资方发股票换资产,一般是借资产、贷股本,差额记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有商业实质且能算清公允价值时,按股票或资产的公允价值算资产成本;没商业实质或算不清公允价值,就按股票账面价值加税费算,不算盈亏。 要是涉及补价,付补价的话资产成本加补价,收补价的话资产成本减补价;发行股票的手续费等,先从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里扣,不够就扣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好的,老师,再有持有待售的问题,感觉这两个章节给我整糊涂了
老师看一下丁公司的处理,因为是丧控,为什么不是丁公司60%的股权全部计入持有待售呢?
还是默认都是持有丁100%来看
哦哦,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就是双方用东西换东西,比如用设备换专利,钱给得少;要是交换有实际意义且能算出值多少钱,就按市场价算成本,赚了亏了记下来;要是没意义或算不出价,就按原来的账面价算,不算赚亏。 2.持有待售就是东西打算一年内卖掉,得定好卖、签好协议;划成待售时,按账面价和能卖的钱(减手续费)里低的算,不值钱了就提减值;持有期间不折旧不摊销,最后卖掉时,赚亏记资产处置损益。
非货币性资产就是看交换日,换入资产的价值就是坚持资产的公允来计量,无商业实质就按账面价值,计换入资产的价值,是吗,那以账面形式会有损益存在吗,该是打包对转?
您好,卖丁公司 60% 股权会丧失控制权,按准则,个别报表要把对丁公司的全部投资划分为持有待售,合并报表要把丁公司所有资产和负债划分为持有待售,不是只处理 60% 对应的部分,因为丧失控制权后,得按整体处置逻辑,把相关股权、资产负债全算持有待售 。 下面问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商业实质、能算清公允价值时,换入资产按公允价算,会有赚或亏;没商业实质或算不清公允价,就按换出资产原来的账面价 “打包” 转,换入资产价值就这么定,这时候不会有额外赚亏 。
持有待售就是,划分为持有待售的时候就停止折旧等,若到真正出售时候发生减值再计提减值,那出售时会存在处置损益么
您好,划持有待售时和持有期间,资产按账面价与能卖的钱(减费用)里低的算,不够就得提减值,之后值钱了能转回点;卖的时候,实际卖价和当时的账面价(扣完减值后)不一样,差的那部分就是处置损益,所以出售持有待售资产可能有处置损益。
再看一次,持有待售主要是处理持有待售期间,是否发生减值,减值的话要计提减值,到真正出售的时候损益计入投资收益
您好, 不对哦,持有待售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后就停止计提折旧或摊销,期间若账面价值高于 “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 的金额,要计提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真正出售时,差额计入资产处置损益而非投资收益,毕竟投资收益一般用于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的处置,持有待售资产处置有专门的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来核算 。
哦哦,我刚好看到是出售长投。计入投资收益。那就是出售的持有待售资产都是账面价值是吗
您好,出售持有待售资产时,用的 “账面价值” 是划分为持有待售期间,经 “账面和公允减出售费用孰低、减值调整” 后的数,处置差额进 “资产处置损益”;而出售长期股权投资(非持有待售的常规卖),按长投本身核算的账面价值算,差额进 “投资收益”,两者 “账面价值” 咋算、对应啥科目都不一样,别搞混 。
对对,我说得不完整,应该是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长投,真正出售时损益计入投资收益。
您好,划成持有待售的长期股权投资,卖的时候赚的或亏的钱,还是记到投资收益里,因为它本质还是长投,就算标了 “持有待售”,卖的时候还是按长投的规矩来,用卖价减去划成待售后调整过的账面价,差多少就记多少到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