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感谢朋友的信任
老师,腊鸡腿的税率是多少?
我们公司做煤炭贸易,有一个中间自然人,给我们介绍便宜的煤炭资源,比市面价低30多元,然后给他每吨提成15,这个是佣金是返点还是回扣?他要给我开什么发票?我代扣个税时按劳务报酬扣吗?
单价820一个,投入50万挣30%,820一个需要提高到多少钱。
第2问,题目的意思是甲想要乙把电脑转移给丙,本来由甲承担债务,改由丙来承担债务,属于债务转移,答案表述的是债权转移,是答案错了吗?
第五和第七题能看下吗,后面答案对不上,是其他题的
老师,实务写分录时后面数字怎么来的,需要像答案一样写算式吗?
老师 为租房子发生的差旅费计不计入使用权资产?
请问物业公司收取物业费用预收账款科目,下挂的核算项目是每栋楼,如B1、 B2,这样行吗?
您好老师,单位投资一个项目,投资32万,后发现对方未把资金作为股权而是计入了借款,我们要追回资金,对方无资金给我们,把设备抵押给我们,以物抵帐,相当于我们花钱购买设备,而不是双方投资的形式,我们当时投资做账是借:长期股权投资32万贷:银行存款32万。请问这种情况如何做账?对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抵押19万的设备,剩余13万是门市装修的费用,单独开一张装饰装修费的发票,如果是这样如何入账?对方把门市抵押给我们,我们后续以出租的形式租给对方继续使用,这种情况收到租金如何做账?
是借固定资产19万,长期待摊费用13万贷其他应收款32万吗
好久不见了,董老师,请问这题涉及两年都有预计负债,预计负债就涉及累计数了,那怎么分析递延所得税呢
努力的朋友,我现在去看题哈
晚上好,要分析两年预计负债的递延所得税,记住税法说售后服务费实际花了才能抵税,会计是先计提预计负债就算费用。 2×21年: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200万 - 50万 = 150万 计税基础:150万 - 150万 = 0(因为没实际花的150万未来能抵税) 暂时性差异:150万 - 0 = 150万,递延所得税资产 = 150×25% = 37.5万(确认) 2×22年: 实际又花80万,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50万 - 80万 = 70万 计税基础:70万 - 70万 = 0(未来还能抵70万) 暂时性差异:70万 - 0 = 70万,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 70×25% = 17.5万 转回金额:37.5万 - 17.5万 = 20万(转回) 看每年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暂时性差异),乘税率算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或转回。
那就清晰一点了,哎,老师还有这句话,是日后事项,我上课的老师说先把22年不涉税的分录写出来,再写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23年同理写出来,才那能支追溯
您好,正确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2022年应先补提预计负债200万元(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 200,贷:预计负债 200),因损失不允许税前扣除,所以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均无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不变,无暂时性差异),然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200万元结转至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并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0×10%=20,借:盈余公积 2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2023年实际支付赔偿时,直接冲销预计负债并支付银行存款(借:预计负债 800,贷:银行存款 800),此时不再涉及损益调整,因2022年已通过追溯调整完成对净利润的影响
因损失不允许税前扣除,所以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均无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不变,无暂时性差异),那为何不做调增出处理呢
您好,因损失不允许税前扣除,所以会计上确认的损失(营业外支出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在税法上不能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相当于会计利润比税法利润少了这部分损失金额,此时需要做纳税调增处理(即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将会计上扣除的损失加回),但调增是税务申报时的操作,不需要通过会计分录体现,会计分录只需反映账务处理,而纳税调增是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填列,比如会计上确认了600万元损失,申报时就在扣除类调整项目——其他栏调增600万元,这样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2B600万元,所以会计分录本身不体现调增,但税务申报时必须调增,否则会导致少缴税款
但是在第二年能税前扣除的时候却是可以做分录?第二年冲预计负债600,还有一笔借营业外支出200,为何这两笔就能写分录呢
您好,因为第二年实际支付的赔偿款中,600万元是冲销2022年已计提的预计负债(借:预计负债 600,贷:银行存款 600),这笔分录只是负债的清偿,不影响当期损益;而另外200万元是2023年新发生的、未在2022年计提的损失,属于当期实际发生的支出,且如果税法允许这部分200万元在2023年税前扣除,那么会计上就需要确认这笔损失(借:营业外支出 200,贷:银行存款 200),同时由于税法允许扣除,会计利润和税法利润存在差异,此时需要通过会计分录处理所得税影响——比如当期所得税会因扣除而减少(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25%,贷:所得税费用 200×25%),如果有暂时性差异还可能涉及递延所得税。简单说,第一年计提的损失因税法不允许扣除,只能纳税调增但无需会计分录;第二年实际支付时,已计提部分只是负债清偿,新发生部分若允许扣除,则会计需确认损失并处理所得税,所以能写分录
那题目若说明什么什么能税前扣除指的是当期所得税吧对吗,递延所得税,唔需要理会这个说法是吗
您好,是的,题目若说明什么什么能税前扣除,通常指的是当期所得税的影响,因为税前扣除会直接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影响当期应交所得税(比如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而递延所得税关注的是会计和税法在资产、负债确认上的暂时性差异(比如计提减值准备、预计负债等),与当期能否税前扣除不是直接对应关系,递延所得税需要根据暂时性差异的产生和转回单独判断,所以题目说能税前扣除时,一般只需考虑当期所得税的调整,递延所得税是否需要处理要看是否存在暂时性差异,不能直接根据能税前扣除就决定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嗯,听课的时候就是当期所得税就是考虑损益类科目对会计利润的影响,递延所得税则考虑账面价值与损益无多大关系
您好,固定资产公允比账面多200,按10年分摊,每年多提折旧20(200÷10=20)。被投资方净利润400,减去多提的折旧20,调整后净利润是380(400-20=380)。 长期股权投资按你持股比例乘380调整,比如你持股30%就调增114(380×30%=114),分录是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
老师发错了?
哎呀,不好意思,网不好,刚才串了2个题,当期所得税就是看当期损益类科目(比如收入、费用)对会计利润的影响,然后按税法调整算出要交多少税,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2B纳税调整额,再乘税率就是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则和损益没关系,只看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和税法认可的计税基础差多少,公式是: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再乘税率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简单说,当期所得税是“当期利润的税”,递延所得税是“资产/负债差值的税”,两者分开算最后都进所得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