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非居个人个税各种所得怎么计算怎么适用表格?老师给个总结,预缴汇缴的,分不清

2025-11-04 09:15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5-11-04 09:16

同学,你好
非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如何计算纳税?

  (一)工资薪金

  非居民个人当月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以当月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的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称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二)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非居民个人取得的来源于境内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按月换算后的非居民个人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如下:

  劳务报酬收入额=劳务报酬收入*(1-20%)

  稿酬收入额=稿酬收入*(1-20%)*70%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额=特许权使用费收入*(1-20%)

  (三)数月奖金

  非居民个人一个月内取得数月奖金,不与当月其他工资薪金合并,按6个月分摊计税,不减除费用,适用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在一个公历年度内,对每一个非居民个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适用一次。

  计算公式如下:

  当月数月奖金应纳税额=[(数月奖金收入额÷6)×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6

  (四)股权激励

  非居民个人一个月内取得股权激励所得,不与当月其他工资薪金合并,按6个月分摊计税(一个公历年度内的股权激励所得应合并计算),不减除费用,适用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如下:

  当月股权激励所得应纳税额=[(本公历年度内股权激励所得合计额÷6)×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6-本公历年度内股权激励所得已纳税额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同学,你好
非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如何计算纳税?

  (一)工资薪金

  非居民个人当月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以当月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的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称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二)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非居民个人取得的来源于境内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按月换算后的非居民个人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如下:

  劳务报酬收入额=劳务报酬收入*(1-20%)

  稿酬收入额=稿酬收入*(1-20%)*70%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额=特许权使用费收入*(1-20%)

  (三)数月奖金

  非居民个人一个月内取得数月奖金,不与当月其他工资薪金合并,按6个月分摊计税,不减除费用,适用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在一个公历年度内,对每一个非居民个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适用一次。

  计算公式如下:

  当月数月奖金应纳税额=[(数月奖金收入额÷6)×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6

  (四)股权激励

  非居民个人一个月内取得股权激励所得,不与当月其他工资薪金合并,按6个月分摊计税(一个公历年度内的股权激励所得应合并计算),不减除费用,适用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如下:

  当月股权激励所得应纳税额=[(本公历年度内股权激励所得合计额÷6)×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6-本公历年度内股权激励所得已纳税额
2025-11-04
你好,合并到一块申报的
2023-05-28
(1)补提所得税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月末结转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缴纳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023-04-04
您好,个人汇算清缴都是需要的啊
2021-11-18
这个需要在3.31前做汇算的
2023-03-16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