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这属于经济问题,跟会计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如何看待会计报表信息的综合性与具体性举例说明
如何看待会计报表信息的综合性与具体性举例说明 请从这几个方面阐述,谢谢老师
2.资料:注册会计师李进首次接受委托对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甲公司目前盈利水平稳定。其未经审计的有关报表项目如表8-4所示:表8-4有关财务报表项目资料单位:元金额部分报表项目名称总资产3600000净资产1760000营业收入4800000利润总额580000要求:分析说明:(1)甲公司应选择哪个基准来计算2016年度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2)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选用的判断比率分别为0.5%、1%、1%、5%,请代注册会计师确定该公司2016年度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3)针对甲公司,注册会计师如何确定实际执行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通过阅读分析有关信息,可以发现L公司存在哪些问题、是否存在审计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也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基本要素,请结合财务会计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 1.1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之前,为什么需要进行资产清查? 1.2 资产为什么要进行期末计价? 1.3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价,除此以外,请举例说明至少三种具体资产期末计价所遵循的计价原则(标准)? “其他综合收益”是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的项目,请结合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 2.1 哪些会计事项的处理会影响“其他综合收益”请举例说明? 2 .2“其他综合收益”是企业真实的收益吗?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其他综合收益”是否可以转增资本? 2.3依据你的理解,谈谈“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关系。 2.4依据你的理解,谈谈“投资收益”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关系。
(1)2023年12月11日,长城公司向光明公司销售一批不含税价格为2000万元的产品,产品成本为1500万元。合同约定光明公司收到后3个月内若发生质量问题可退货。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述产品未发生退回。根据经验,该产品的退货率为10%。写出相关会计分录及递延所得税
2021 年11 月1日,向乙公司出售不含税价为200万元的产品,成本150万元,合同约定乙公司收到产品后3个月内若发现质量问题可退货。根据以往经验,退健率为12%。截至2021 年 12月31日,未发生退货,甲公司根据最新情况重新预计产10% 写出会计分录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关分录
什么是善意占有?给我举个例子。
您好,老师,外贸出口企业首次核查资料中:涉及出口退(免)税申报的相关进项税额是否已经转出,上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退税时这句话主要是核查什么?我这边需要怎样应对?
老师,公司租的车,月租费每个月600元,租的个人的车没有发票,能入账吗,企税让税前扣除吗?
事业单位的停车场,停车费智能软件扣除相应比例的手续费后将收取到的停车费转给事业单位,那么事业单位将这个停车费上缴国库时,如何上缴,避免存在坐支现象。例如收入10000元停车费,手续100元,那么记账时,是把10000元作为全额收入(包括手续费金额在内)记为收入,还是记停车费收入为9900元,然后直接上缴9900。
出口转内销,税务系统自检,显示原购货发票不存在,这个是怎么回事
面试问题:明天最后一轮面试了,人事总监面的,财务主管岗位,这个人事总监一般会问哪些问题?针对的问题我应该怎么回答好。有过经验的老师,可否分享一下
老师你好,我A公司销售空调并同时安装税率13%,现在想设立一个子公司或个体户负责安装的话税率是9%吗开票内容是按建筑安装么?还是劳务*安装?然后甲公司只负责销售税率13%,这样拆分业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销售及安装价格是真实的,合同也拆分签,这样算不算合理避税? 还有跨省销售空调并安装是否要开外管证?
老师临时工工资是按劳务报酬申报吗?
有小关系,老师帮忙解答吧,从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管理费用
就是这个
需要从这几点扩展说明
财务报告首先主要分为财务报表(即三大表)与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中,以资产负债表为例,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那就是一个主观性的判断的结果。所有的折旧额的计量,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不可能与实物保持完全一致。而且折旧的方法不同,会造成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账面价值的不同。另外,累计折旧转入费用类科目或者成本类科目,这自然与利润表相关,会影响会计利润。使利润表也代有一定的主观性。关于现金流量表的主观性,抱歉暂未想到很好的例子。这一点请后来的朋友补充。 客观性,所有的资产、负债的入账最终都是要以原始票据为准的,计量确认讲的是有凭有据。哪怕是暂估入账的账项最后也是要以原始票据为准来进行账项的调整。 财务报表附注中重大的期后事项都是要以重大为前提进行披露,至于这个重大是什么程度,不同的会计人员,具体执行时会有主观上的差别。但客观上也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构不构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