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您好,工会经费是根据工资薪金总额的2%计算缴纳的,如果没有工会的,实际按40%缴纳的,

工作提醒:201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职工工资总额和在职职工人数)会与残保金(所属期2019年)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对,请各财务人员在申报残保金(所属期2019年)时要相匹配,避免出现疑点数据,引发后续事情。1.老师,我的工会经费是0申报的,怎么办呢?会不会被查到呢?2.公会经费的申报的计算是怎么样的呢?3.残疾人保障金是如何申报和计算?
某生产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核算(查账)征收方式,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2019年度,该企业取得了销售商品收入、门面房租金收入、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税后利润、从政府部门取得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另外还有将自产产品用于偿还债务等。在计算会计利润总额时,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了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该企业安置了残疾人员就业,因不能及时交货支付了合同违约金,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等。 依据案例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企业所得税按季预缴申报时,应填写哪些申报表?在什么时间进行预缴申报? 2.企业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时,应填写哪些申报表?在什么时间进行汇算清缴申报? 3.该企业应享受哪些税收优惠? 4.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如何进行纳税调整? 5.汇算清缴申报时,如何计算应补(退)税额?
某生产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核算(查账)征收方式,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2019年度,该企业取得了销售商品收入、门面房租金收入、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税后利润、从政府部门取得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另外还有将自产产品用于偿还债务等。在计算会计利润总额时,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了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该企业安置了残疾人员就业,因不能及时交货支付了合同违约金,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等。依据案例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企业所得税按季预缴申报时,应填写哪些申报表?在什么时间进行预缴申报?2.企业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时,应填写哪些申报表?在什么时间进行汇算清缴申报?3.该企业应享受哪些税收优惠?4.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如何进行纳税调整?5.汇算清缴申报时,如何计算应补(退)税额?
某生产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核算(查账)征收方式,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2019年度,该企业取得了销售商品收入、门面房租金收入、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税后利润、从政府部门取得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另外还有将自产产品用于偿还债务等。在计算会计利润总额时,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了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该企业安置了残疾人员就业,因不能及时交货支付了合同违约金,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等。依据案例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企业所得税按季预缴申报时,应填写哪些申报表?在什么时间进行预缴申报?2.企业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时,应填写哪些申报表?在什么时间进行汇算清缴申报?3.该企业应享受哪些税收优惠?4.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如何进行纳税调整?5.汇算清缴申报时,如何计算应补(退)税额?
某生产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核算(查账)征收方式,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2019年度,该企业取得了销售商品收入、门面房租金收入、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税后利润、从政府部门取得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另外还有将自产产品用于偿还债务等。在计算会计利润总额时,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了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该企业安置了残疾人员就业,因不能及时交货支付了合同违约金,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等。依据案例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企业所得税按季预缴申报时,应填写哪些申报表?在什么时间进行预缴申报?2.企业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时,应填写哪些申报表?在什么时间进行汇算清缴申报?3.该企业应享受哪些税收优惠?4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如何进行纳税调整?5.汇算清缴申报时,如何计算应补(退)税额?
老师,公司销售人员离职,但后续还要陆续给他发回款提成等,要申报个税,这样的话就会增加职工人数,怎么处理好呢
营业执照注销就差公司签名了,可是并没有找到哪个二维码,点签名不出来
如果一个公司报关费,港杂费海运费都是我们公司承担,比如售价卖500美元,实际这个500含 了运费以及报关费的价格了,成本才200,这个毛利要怎么算
请问是不是出口货物的当月要确认收入呢,那我们属于代账公司做账,是不是要告知日期,让代账公司开出口发票确认收入呢
老板注册个体户,开酒店,注册资本十万,投入三十百万装修,怎么做账?或者怎么处理更好
保险营销员怎么计算个税呢
老师,企业注销时未分配利润过大,怎么处理,不考虑分红的情况,如果应对税务局,谢谢
资产负债表的预付和预收太大了,能不能把他们各减掉一部分?
个体户查账征收的,开发票,公对公转账,钱可以自由支配吗?
经营范围是互联网信息服务。可以开发票电商客服外包的发票吗
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