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可以作为存货损失;

您好,有个问题咨询一下,我公司属于外贸出口免税,进项税额退税的,税局打电话说我们16年有笔退税款因为虚开让把那边退税款退回去,税局说让我们在九月份报税的时候做正常的征税处理,这个具体怎么做呢? 你好,你们是13%的货物吗?不给免了是吗 是的,现在要把退税的那笔钱退回去,然后销售的货物还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不给免税,16年的应该是17% 在未开具发票一栏填写 销售额=当时发票金额/1.17/1.13 有没有办法不交增值税呢,我们实际也是出口了,上游给我们虚开的我们也不知道啊,当时认证退税税局那边都过了啊 虚开发票你们不知道,不能吧,他实际销售给你货物了吗? 这上面是咨询的一个老师,我们有实际的货物,也实际出口了,有没有办法这笔不税呢?
老师好,有2000元的食品,过期了也无法退回去,做正常报废处理,属于存货损失可以吗
老师,以下还请帮忙解答一下,怎么做合理呢?这个有没有问题? 法人微信收到货款14500,支付了14592,还垫付了92,这92是法人现金支付-出去的,怎么做呢?这个是上个月的账 你好,垫付的92元有入账吗?没有的话,直接借:库存现金 贷:应收账款 是这样的,我14500收到款做了应收账款,法人微信代收款也做了其他应收款,借的应收账款。 借了主营业务成本14500,贷了各种支出之后。现金垫付了92元怎么入账,报账也是用的现金 你好,可以把你做的分录复述一下吗? 好的,如下, 开发票了: 借 应收账款14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4500 微信代收货款 借 其他应收款-法人14500 贷 应收账款 14500 微信收到款相关支出: 借 应付职工薪酬 350 库存商品 7610 管理费用-房租6000 管理费用-水电 632 以上共计14592 还垫付了92,报销是通过现金报销,请问怎么入账? 另外 结转成本: 借 主营业务成本 7610 贷 库存商品 761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 对于盘亏的存货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别情况进行转账。 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即正常损失,经批准后转作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对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即非正常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对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经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老师,这个转管理费用的话要设置什么二级科目
三、判断题1.()购入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不须单独进行账务处理。2.(,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不仅影响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的多少,而且也影响利润表中的净利润。3.()入库原材料形成的超支差异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货方子以登记。4.(,无论企业对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还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日反映的都是存货的实际成本。5.(,属于非常损失造成的存货毁损,应按该存货的实际成本计入营业外支出。6.()销售产品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应冲减资产减值损失。7.()企业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随意选择使用及变更发出存货的计价法。8.(,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结转其成本时借方记入“其他业务成本”账户。,.()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结转其成本时借方记入“其他业务成本”。10.(,低值易耗品领用时不论价值大小,企业都应当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计入当期损益要求老师快点做很着急谢谢
发票的抵扣期限是多久
个体户做跨境电商的,在TikTok平台,卖给国外,要不要交增值税
费用发票开了可以不入账不入费用吗
发票单位用“吨”,报关单上单位用“千克”不一致影响退税吗
这题看不懂,老师,怎样认为是会计上确认收入?
老师,非盈利组织,主要就是收入捐赠者捐赠助学金,这个助学金是限定性资产吗?然后我支付出去的时候选择了业务活动,捐赠支出助学金,我在期末结转的时候收入捐赠都限定资产里面去了,但是我支付的助学金结账到非限定里面去,导致期末我限定性资产正数,非限定数据是负数,这个是不是不对
老师你好,跨境电商出口退税,前期要做哪些准备,具备什么条件,走哪种贸易方式?
个体户查账征收,一个月开2万的发票,要交增值税和所得税吗?交的话大概要交多少?
老师,一个公司向银行借了款,然后又向别的公司转账,来回倒贷,这样分录怎么做,又什么风险,可以不做这个账户的账吗
公司买的二手车迈巴赫,这个还需要缴纳豪车税吗
老师好,那做了存货损失,分录怎么做呢?
同学你好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谢谢老师,有没有规定多少钱的就可以放在待处理财产损益呢?
同学你好,这个税法没有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