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样做没问题的,只要你入到管理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的是含税价即可,这样就没有进项转出的问题了
企业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作为正常产品或商品销售处理,按产品或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进行计量,并在产品发出时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成本。 老师外购商品作为职工福利用视同销售么?我记得不用啊
老师,请问,非货币性福利的账务处理中,有以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应付职工薪酬金额,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的成本。这句话正确的会计处理是:借: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外购时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这样做对不对呢,之前学过,有的老师说得有进项税额转出,到底哪种方式是对的
10.【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企业分配职工薪酬时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有()。(2021年)A.专设销售机构人员薪酬B.自营工程施工人员薪酬C.行政管理人员薪酬D.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1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企业非货币性福利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有(2020年)A.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B.企业租赁汽车供高级管理人员无偿使用,应当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管理费用C.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销售人员,应当按照产品的实际成本计入销售费用D.企业将自有房屋无偿提供给生产工人使用,应当按照该住房的公允价值计入生产成本12.【单选题《奇兵制胜1》P16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职工福利费用的是()(2021年)A.抚恤费B.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奖金C.丧葬补助费D.防署降温费
9.【多选题《奇兵制胜1》P171】下列各项中,企业分配职工薪酬时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有()(2021年)A.专设销售机构人员薪酬B.自营工程施工人员薪酬C.行政管理人员薪酬D.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10.【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企业分配职工薪酬时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有()。(2021年)A.专设销售机构人员薪酬B.自营工程施工人员薪酬C.行政管理人员薪酬D.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1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企业非货币性福利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有(2020年)A.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B.企业租赁汽车供高级管理人员无偿使用,应当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管理费用C.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销售人员,应当按照产品的实际成本计入销售费用D.企业将自有房屋无偿提供给生产工人使用,应当按照该住房的公允价值计入生产成本
1.根据期初资料和资料(1),下列各项中,该企业结算并发放职工薪酬的会计科目处理正确的是()。A.代扣职工个人应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时,贷记“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科目25万元B.代扣职工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时,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科目30万元C.结算并发放上月的应付职工薪酬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320万元D.通过银行转账发放货币性职工薪酬时,贷记“银行存款”科目265万元2.根据资料(2),下列各项中,关于企业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A.将非货币性福利确认为费用时:借:管理费用25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25B.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45.2贷:主营业务收入4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2C.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25贷:库存商品25D.将非货币性福利确认为费用时:借:管理费用45.2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45.2
老师,购买施工人员工作服和工作时用车加油费,可以结转到施工成本吧?
开票加税点怎么计算合适
你好这是经济合作社的章程,请问,这个章程里头的这个日期有什么要求没?
老师,小规模纳税人给客户开的普票总金额4万多,客户能不能转账3万,现金结1万多。
公司设有基本户和工会经费账户,工会经费不够发放中秋福利,1、从基本户转账工会账户需要履行什么手续?2、凭证需要附什么材料?3、基本户转账工会账户,工会账户支付有结余还需要转回基本户吗?求老师指教
老师,投标人须知里1.1投标人资质,第三项,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2021或2022年审计报告,或财务报表或1个月内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但有两个投标人都提供的2023年的审计报告,这个资格性审查是不是没响应招标文件要求?属于废标
老师 请问小规模产生坏账 直接借营业外支出 贷应收账款么?
老师什么情况下员工发工资企业不用代扣代缴个税,等到他来年自己汇算清缴再缴税
1.研发项目结束后,对应的研发固资可以直接转为生产用,变更使用部门,折旧归入制造费吗? 2.后续如果又有新的研发项目会使用到这批固资,是不可以继续转回研发用固资呢?
请问老师,新的印花税法,对延迟缴纳印花税要收滞纳金,是哪条呢?请给个链接,单位是按次缴纳的,同事非让修改为按季度,领导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