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嗯嗯,对的

你好老师,比方说我收到进项发票开具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是电子计算机*苹果12,我给客户开发票出去也必须按照电子计算机*苹果12这样开出去吗?星号前面的税收编码必须跟进项发票一致吗?
老师您好,我公司: 主要业务是:服务器托管服务.就是甲方提供服务器设备,我们提供场地、维护、以及电能,来给甲方提供服务,主要消耗的是电,收入是服务费! 1,公司收到的发票主要是电费发票,电费发票比较多,电费发票是按照13个点开进公司的! 2,公司给甲方开出去的是服务费发票,税率百分之6,但税局说我们主要消耗的是电,产生的收入相当于卖电收入,所以要按照13个点算“销售货物-电费”,不能按照6个点计算服务费,这样就产生了税差,要补交税款,但是我们确实是做服务行业的!请问这样合理吗?我的客户也不会同意我给他们开售电的发票啊! 3,我方想不通的是:餐饮行业也是服务行业,为什么他们交电费是按照13个上税,他们给客户开餐费发票就能是6个点?就是因为我们用电多么?
这个52.5是4月份发给客户的,总部直发给客户的样品,我们分公司的客户,总部和我们分公司不在一个省,分公司跟总部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以上个月做账的时候我听总部会计的在4月份的账套里做了暂估入库,5月10号左右收到了总部开过来的专票,所以我在这个月初把5.66进项专票税额给抵扣了下,不过报税的时候有个老师让我0申报,说是免费给客户不算收入,还让我把4月份做的暂估删了,5月份账套里只记了借销售费用52.5 贷应付账款-总部52.5,那位老师还说让我7月报税的时候去税务局把认证的5.66可抵扣进项税给转出来。今天总部会计审账的时候跟我说必须把暂估加进去,我就写了下面的会计分录,请问我还需要做什么其他的吗?下月不用把认证后的进项税额转出了吧?请老师指点迷津
这个52.5是4月份发给客户的,总部直发给客户的样品,我们分公司的客户,总部和我们分公司不在一个省,分公司跟总部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以上个月做账的时候我听总部会计的在4月份的账套里做了暂估入库,5月10号左右收到了总部开过来的专票,所以我在这个月初把5.66进项专票税额给抵扣了下,不过报税的时候有个老师让我0申报,说是免费给客户不算收入,还让我把4月份做的暂估删了,5月份账套里只记了借销售费用52.5 贷应付账款-总部52.5,那位老师还说让我7月报税的时候去税务局把认证的5.66可抵扣进项税给转出来。今天总部会计审账的时候跟我说必须把暂估加进去,我就写了下面的会计分录,请问我还需要做什么其他的吗?销账税额和进项税额需要改吗?应该写待认证进项税额吗?下月不用把认证后的进项税额转出了吧?老师
这个52.5是4月份发给客户的,总部直发给客户的样品,我们分公司的客户,总部和我们分公司不在一个省,分公司跟总部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以上个月做账的时候我听总部会计的在4月份的账套里做了暂估入库,5月10号左右收到了总部开过来的专票,所以我在这个月初把5.66进项专票税额给抵扣了下,不过报税的时候有个老师让我0申报,说是免费给客户不算收入,还让我把4月份做的暂估删了,5月份账套里只记了借销售费用52.5 贷应付账款-总部52.5,那位老师还说让我7月报税的时候去税务局把认证的5.66可抵扣进项税给转出来。今天总部会计审账的时候跟我说必须把暂估加进去,我就写了下面的会计分录,请问我做的会计分录可以吗?需要改吗?应该写待认证进项税额吗?下月不用把认证后的进项税额转出了吧?老师
除了在个税客户端报个税还能在哪里报个税
专票是不是种类数量总含税金额和合同上一致就行?是不是不用管发票上的不含税单价?只要总金额对是不是就行
请问对方是个人,我卖货用公户付款可以吗,没危险吧?我做账入库存,然后卖出去,我明年汇算清缴挑出来,都对吧?
老师我们是小规模纳税人,现在不是电商有报送收入,企业下面有淘宝跟拼多多,成本混在一起结转,我收入可以做提现收入吗
老师,员工就是一个月开工资,如果是10万块钱。交个税是多少?个税的那个比例表你能给我发一份吗?
老师我们是小规模纳税人,现在不是电商有报送收入,企业下面有淘宝跟拼多多,成本混在一起结转,我收入可以做提现收入吗
老师,我之前离职的公司社保每月正常申报但是一直处于欠缴状态,我要把社保转走的话之前的公司要做减员然后新的公司才能做增员是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社保不处于断交的状态呀?因为我快生孩子了要用呀
老师,公益服务行业协会,所属行业选择什么啊,建账套时候
老师您好,请问成本核算,仓库只显示领用具体材料,没有备注订单号或者品名,这样我怎么去核算ne
如何能快速填写现金银行收支的本年上期累计数
那进项发票的税收编码是错的,我也不能改吗
同学,你好 如果是错的,你应该把发票退回去重开
那我怎么确定对方的税收编码是不是对的?我有个诺诺智能编码查询,有时候看到进项发票的编码跟小程序查询出来的不一致,这种情况怎么确定谁是对的?
同学,你好 这个需要自己判断,结合实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