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老师,请问“预期信用损失的三阶段模型”中的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是像第二、三阶段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

2021-03-21 22:25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1-03-22 08:05

你好 因为这是模型定义的 只要属于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 就只需要看未来12月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你好 因为这是模型定义的 只要属于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 就只需要看未来12月
2021-03-22
在处理金融工具减值问题时,确实需要明确区分和理解“预期信用损失”和“信用损失”这两个概念。 预期信用损失是基于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合理预测,对金融工具在整个存续期内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的估计。它涉及对未来现金流缺口的加权平均现值进行计算,这些现金流缺口是由于违约事件可能导致的金融工具现金流减少。在金融工具减值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企业都是基于预期信用损失来计量损失准备的。这是因为在这两个阶段,虽然信用风险可能有所增加,但尚未实际发生信用减值。 而信用损失则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债务人违约,导致债权人无法按约定收回本金和利息所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在第三阶段,即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的情况下,企业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的信用损失来计量损失准备。这是因为在这一阶段,信用损失已经实际发生,企业需要基于实际的损失情况来计提减值准备。 预期信用损失和信用损失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的预测和估计,后者则是实际已经发生的信用损失。在金融工具减值的不同阶段,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规定,选择适当的计量基础和方法来计提减值准备。 至于实际利息的计算,在第一和第二阶段,由于尚未发生信用减值,企业仍按照金融工具的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来计算利息收入。而在第三阶段,由于已经发生了信用减值,企业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即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和实际利率来计算利息收入。
2024-04-02
就是按从购买到债券到期这个期间的预期损失计量。而不是仅仅按未来12个月计量。
2021-03-22
学员你好,第一类,只是预计未来12个月可能会发生的减值损失,第二类是预计未来整个持有期间(比如我要持有5年)发生的减值损失,前两类都是预计发生减值,没有真正减值,第三类是减值实际发生了
2021-11-25
就是应收账款计提1%
2022-11-11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热门问答 更多>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