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因为这是模型定义的 只要属于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 就只需要看未来12月

老师,请问“预期信用损失的三阶段模型”中的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是像第二、三阶段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
A公司按年计提利息,有关债券投资业务如下:(1)2×18年1月1日,A公司购入B公司当日发行的一批5年期债券面值为5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4639.52万元(含交易费用9.52万元)票面利率为10%,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一次归还本金。初始确认时确定的实际利率为12%。(2)该债券在2×18年末和2×19年末的公允价值分别为5000万元和4900万元,且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均为零·A公司认为其所购入的金融工具的违约风险较低,从近期来看,发行人具有较强的履行合同现金流量义务的能力,从长期来看,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可能会但并不必然会降低发行人履行合同现金流量义务的能力,因此,该公司将其视为且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属于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白机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的情形,该公司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3)2×20年12月31日,由于市场利需变动、该债务工具的公允价值胜至4800万元。A公司认为”该债卷的信用风险白初始确认后已经息装增加但未发生信用减值,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
老师,就是,他这个特殊情形这块,说的,以下两种情形,企业无需就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的信用风险与资产负债表的信用风险进行比较分析, 而直接做出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的假定(企业对这种简化处理有选择权),1.较低的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像这,直接就是,减值第一阶段,。 2中,区分了,应收款项,租赁应收乱,合同资产,的两种情形,一种是不含融资租赁,这种我理解的是原本应该按照整个存续期提减值,可能是2或者3阶段减值,我现在对你简化处理,直接变成第一阶段,未显著增加,直接就是12个月内存续期提减值,。 一种是含重大融资成分的,本来是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也就是原来应该2.或者3阶段的减值)我现在可以让你选择,你愿意第一阶段,第二,或者第三阶段都可以,如果你选择第一阶段,那就是12个月内的,。我对这段文字是这么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
应收款项(仅指应收账款)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计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即预期信用损失为企业应收取的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现金流量之间差额的现值。本公司基于历史信用损失经验,考虑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应收款项逾期天数与预期信用损失率预计坏账准备。本公司应收款项逾期天数均在一年以内,未逾期的以及逾期一年以内的应收款项预期信用损失率均为1%。 问题:计算本年度的坏账准备 求解题思路!
(三)金融工具减值的三阶段 1.第一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 处理原则:企业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其损失准备 实际利息=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2.第二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是尚未发生信用减值 处理原则:企业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其损失准备 实际利息=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3.第三阶段: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 处理原则:企业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信用损失计量其损失准备 实际利息=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老师,这3个阶段,前2个阶段说企业应当按照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后一个阶段说按照信用损失,预期信用损失和信用损失表述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就是报印花税,不是按照收入报印花税吗?但我看记账公司怎么按40多万给我们报的印花税,实际收入是29万多,他是不是报错了@董孝彬老师
电子税务局里面以抵扣并申报,但是账套里面没有入账,应该怎么办?
老师,就是报印花税,不是按照收入报印花税吗?但我看记账公司怎么按40多万给我们报的印花税,实际收入是29万多,他是不是报错了
老师,请问,我们23年和24年把预收的款专做了收入,也补缴了增值税和所得税,这个账面在25年如何处理呢
老师企业应该怎么订单价呢?
@董找彬老师成本费用是8万,可以写一下计算步骤吗?
这个如何计算出答案,看不懂?
发票被购买方认证使用了,销售方能作废或开红字冲销吗?
24年月计提的工资25年一月发放实发工资,个人社保公积金也在24年12月申报了,请问第三季度填报的实际支付职工薪酬是填24年实发工资还是应发工资(包含社保个税等)
请问收到所个税和增值税比对不一致,要怎么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