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第一种是由于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发生了变化。这部分的金额变动符合信用减值损失的范畴,如果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利润表中信用减值损失项目的计量内容则会发生缺失。 第二种是非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按要求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所以,准则要求在对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及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在按其公允价值调整(公允价值变动金额先全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再补做了个减值损失项目的调整。 会计分录为: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这个分录,对权益总额没有影响,只是在留存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之间进行了调整;对综合收益总额也没有影响,但在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进行了调整。
下列各项中,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有: A.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B.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C.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信用减值准备 D.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因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 请问这些选项分别进入的是什么损益?
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有什么区别?
老师,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为什么有减值,不是以公允价值计量吗?公允价就是每期波动的影响,怎么还要减值呢
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是为什么账务处理的分录是贷记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你好。 为什么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要做减值会计处理?公允价值已经可以反映其价值变化了,为什么一定要引入减值呢?为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做减值处理。
购买方要求开票,为什么销售方要求购买方提供营业执照
印花税是按收入金额交还是按收入+成本金额缴纳
老师,请教下,公司属于医院的全资第三产业,一般纳税人,公司招聘500多人派遣到医院各科室,员工工资,单位缴纳社保由医院拨款,公司办理劳务派遣资质,员工工资保险是发多少拨款多少,不存在管理费,也无差额,我想请问下收到工资拨款做了收入,税率采用哪种好些,报税时怎么选择,谢谢
两个人合伙,A股东和B股东各占50%股份,A股东投资款28万,B股东没有投资,还从公司借支了16万,主营业务收入554万,主营业务成本557万,应收账款205万,应付账款190万,账上余额-20万,A股东负责业务应收金额95万。B股东负责业务应收110万,那现在A股东如果把应付账款全部过给B股东,A股东还要给B股东多少钱?利润是多少?
老师能给讲一下最后一个选项吗?不太理解是什么意思
老师,麻烦帮忙看下这个题目,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不应该是贴现利息吗,贴现利息=票面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515000*10%*3/12(提前三个月贴现),为什么算出来的答案不一样呢,是哪里理解错了呢
老师,请问一下这个题怎么做,我不太懂
这种票的话发票号和代码分别是哪个?
老师,公积金个人全额承担,那扣税是全额抵扣吗
257万的净资产是怎么算的,30万的投资款不能算公司资产吧,
你的意思是先确认公允价值,再在公允价值的基础上确认信用减值损失,还是先确认信用减值损失,再根据公允价值调整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首先在期末将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调整金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如果需要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的,再编制你所说的分录,其目的是将债务人信用风险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区分开来,前者计入损益,后者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相应地,在第一步调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时,对于公允价值的下降,如果能够合理确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处置,且预计处置时可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则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初始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贷方均为其他综合收益。但随着第二步中确认信用减值损失,故对应于信用减值损失的这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对应科目相应需变为“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即:借:其他综合收益,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麻烦你再看一下我的问题,我的问题是这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最终是由减值确定的,还是公允价值确定的。
同学你好 是公允价值
既然公允价值可以完整计量该类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为什么还需要减值?
同学你好 有变动的时候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