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有额外的年终奖吗?如果没有的话,你可以算一下,走哪一个交税少,按哪一个来就可以,前提是在12月份之前发下去。

各位老师:年终奖,两种计算方式,一是单独计税年终一次性奖金收入,二是并入综合所得!我想知道是怎么并入综合所得的?是和当月工资并在一起么?
关于个人所得税:单位的十三月工资和年度考核奖算综合所得吗?
1.2020年12月,张三取得2020年度的年终奖10万元,李四取得年终奖30万元,2020年每月工资扣除专项和除、专项附加扣除等后的余额为7000元。没有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要求:年终奖分别按全年一次性奖金优惠计税方法和并入综合所得计税,计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2.居民纳税人黄伟波(雇员),独生子女,2020年1-12月每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取得30000元季度考核奖金收入
根据财税〔2018〕164号《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关于全年一次性奖金、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绩效薪金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的政策: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简称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从下表规定中大家可以发现从2019年1月1日至2021月12月31日这三年期间,可以任意在两种年终奖计税方法中选择,而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可能不同。例如,企业职工小刘月工资10000元,不考虑其他专项附加扣除。 第一种情况:2019年12月单位发放一次性年终奖36000元。那么,小刘年终奖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多少元? 第二种情况:2019年12月单位发放一次性年终奖36001万元。那么,小刘年终奖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多少元? 综合所得税率表(按月)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000元的 3 0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2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141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2660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441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160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5160
朱某月工资为30000元假设2022年12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税前50000元。该奖金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朱一龙关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_适用税率_速算扣除数_(税款结果保留两位小数)(67)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全第1空3
收到款项时: · 借:银行存款 · 贷:其他应收款 紧接着暂估收入: 借:其他应收款 · 贷:其他业务收入 · 贷:应交税费 - 暂估销项税额 因为还有留抵进项,所以结转暂估税费为: 借:应交税费 - 暂估销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 -待抵扣进项 本月现在已经开具发票给客户了,请问要怎么做冲销
老师您好,公司买的厂房出租了,开发票时到底写厂房租金还是写非住宅租金呢
薪资收入24750怎么算个人所得税
老师,做受益所有人备案出现这种弹窗是什么情况
老师,为什么做受益人备案,老是这样弹窗呢
三个人一起开洗车店如何做一个合同
老师,深圳公司受益人备案,出现这个页面,算是搞定了吗?
电商行业的,我是代销的,需要给客户提供什么资料?
老师,总公司代付我们分公司的员工工资但是不想做账,就挂账外我们欠他的现金,等我们这边现金货款收够了,然后还给他们,我们这边做账让直接做支付工资钱不够先负数着,但是我们得半个月现金才能收到那个金额,一直挂负数会不会有问题
选项A,不是不影响损益吗?
那就是说不管是年底一次性报税或分月报税都可以,但必须报吗? 个人所得那几项不在纳税申报范围内?
你好,对的是的必须申报的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