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耗费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某企业本月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65000元,实际发生额为72000元。预算产量标准工时为4200工时,实际产量应耗用的标准工时为4400工时,本月实际耗用工时为4500工时。 试计算: (1)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 (2)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差异和能量差异 (3)固定制造费用的开支差异、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 (4)根据第1题~第4题的计算结果,编制标准成本制度的会计分录。
你好老师,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三差异,算产量差异和效益差异时,预算产量下标准成本和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都是用产量×工时×分配律 为什么引入的这个实际工时下的成本:实际工时×分配律 没有乘以这个产量相关数据呢
你好老师 成本差异管理,固定成本二差异分析中,能量差异是:预算产量下标准制造费用 减去 实际产量下标准制造费用,公司表达出来为什么不是:预算量×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预算产量下标准分配律-实际产量×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分配律??为什么公式没把预算量和实际产量这两个值放进去
某企业本月实际产量制造成本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企业生产能量为500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件。 要求: (1)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总差异; (2)采用两差异法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3)采用三差异法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A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2元/小时,标准工时为1.5小时/件。假定企业A产品预算产量为10400件,实际生产A产品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90000元。其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三差异分析及两差异分析)
2×21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72万元从非关联公司购入乙公司20%有表决权股份,取得对乙公司的有重大影响,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030除一项Q存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25万元以外,其他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本次投资前,甲公司不持有乙公司股份且与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编制取的长投时的入账分录? 主要问题想问,初始入账时的比一比,需不需要考虑条件中的:除一项Q存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25万元。 如672 VS(1030+25)×20%=211
公司的法人,不在公司开工资,他的个税用在这个公司报吗
小规模纳税人是服务型企业,税种核定里有服务类的项目,但不是生活服务,开具了生活服务类的发票,但未进行税务核定,并申报和缴纳了增值税,这应该怎么办,税务核定能补办嘛
老师好,我们有一个推广服务。为了这个推广服务而发生的,咖啡费用,餐费,水果费和展会的鲜花费,这些费用都直接计成本吗?餐费和鲜花费如果有专票的话能抵扣吗?
个体工商户有开具专票,每期税局帮忙自动申报的,现因为这季度有开了专票,让重新更正。现在更正,填了专票金额,为什么一直不显示应纳税金呢?
老师,你好。请问公司清税注销转入营业外收入的其他应付款需要交增值税吗?谢谢
老师,制造业每个月缴纳社保,我计提时,是把所有的管理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各种加起来然后做到借管理费用~社保 还是说总金额怎么按人头或者工资金额分配?
A企业在一年前给B企业对公账户汇了一笔款,还没有开具发票,由于A企业经营不善,A企业已注销,原A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求B企业,退还该笔款项到原法人代表的个人卡里,退还之前,B企业应该让A企业提供什么证明,才能给B企业法人代表退款?
老师什么是劳务税。 工程用柴油由甲方或总承包单位提供来源,施工队按实际使用柴油量,按实际使用量每天付款。价格以当地市场挂牌价,含13%的税,可用于抵扣劳务税。
个体工商户更正增值税申报数据,重新填列专票金额,为什么没有重新计税呢
不管是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还是实际产量下标准制造费用,我看计算时都是产量×工时×分配律,但是算实际工时下的成本为什么没有乘以产量呢
同学你好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属于能量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工时未达到预算产量标准工时而形成的差异属于能力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工时脱离实际产量标准工时而形成的差异属于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属于耗费差异。
我知道,我是想问 计算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的成本 为什么没有乘以产量这个数值 别的成本都是产量×工时×分配律
同学你好 因为直接人工是以人工工时来衡量数量的,然后以工资率为标准来衡量价格的,所以直接人工工时的分配率是××元/小时,而对于变动制造费用而言,是看每件产品承担了多少的费用,因此分配率是××元/件
是的,但是算这个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成本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乘以产量这个数值,
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不像间接费用是预计的,而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也是按预计的数字来计算的,这种成本的计算方法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或责任分解制度。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按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