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第一个公式不是多写了呢,因为存货跌价准备是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老师,您好。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后期销售时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全部转出了,那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余额是否还有,期末还需要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吗?谢谢
2021年12月31日,某企业A商品账面余额为300万元,由于市场价格下跌,该商品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5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初余额为零。下列各项中,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商品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A.借:营业外支出50贷:存货跌价准备50B.借:资产减值损失50贷:存货跌价准备50C借:管理费用50贷:存货跌价准备50D.借:信用滅值损失50贷:存货跌价准备50
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账面余额的差额应计提跌价准备,为什么是对的,假如存货可变现200,存货账面余额230,但存货跌价准备期初有余额50,此时不是应该计提跌价准备,而是应该冲回一部分跌价准备啊
请问为什么“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不应该是“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吗? 第一个公式是多写了么?
或者说 “存货跌价准备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我认为第一个公式是把两种算法混在一个公式里 请问老师,我是哪里理解错了呢? 请问为什么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不应该是(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般,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转回时,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那么第一个公式为什么有“-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呢? 或者说 “存货跌价准备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我认为第一个公式是把两种算法混在一个公式里 请问老师,我是哪里理解错了呢?麻烦老师检查哈
请问老师,外人拿公章和法人章,会对公司做什么不好的事情么?
税前工资,申报工资,有什么不同,税前工资减掉社保和公积金吗
是2022年3月份出口的,出口发票2022年7月份才开出口发票。
老师,公司股东和员工的医疗费用能入账不?计入什么科目?
为什么说,息税前利润水平越低,财务杠杆效应越大?息税前利润不是在分母上吗?
老师,你好,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和科目余额表的课听么,给推荐下哈,谢谢。
老师跨市的非独立核算分公司如何做帐可以和总公司做一套帐吗? 嗯,总公司专款给分公司如何做帐?
公司为员工申报个税免税申报要怎么操作?
普通股收益水平是如何影响财务杠杆的?
老师,这公司只有老板和老板娘扣社保,发放本月工资,没有公户,工资不是银行发放,也不是现金发放,我做到其他应付款-职工薪酬,资产负债表就变成这样子,这算不平嘛?应该怎么做呢?谢谢
不好意思哈,老师,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般,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转回时,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那么第一个公式为什么有“-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麻烦老师检查哈
或者说 “存货跌价准备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我认为第一个公式是把两种算法混在一个公式里 请问老师,我是哪里理解错了呢?
请问为什么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不应该是(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般,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转回时,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那么第一个公式为什么有“-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呢? 或者说 “存货跌价准备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我认为第一个公式是把两种算法混在一个公式里 请问老师,我是哪里理解错了呢?麻烦老师检查哈
麻烦稍等一下,我现在有点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