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操作中,哪一方提出都是可以的,即使债权债务没有到期也是可以互相抵账的
我请教一个购车抵税的问题,我现在的公司是这个月新注册的建筑公司,过节后才去税局报到,申请一般纳税人,目前还没有开票也没有进项,老板想以公司买一辆车,想入广州公司牌,上牌资格其中一项是要公司提供上年或今年已交纳1万的税票,我问过这个税票是包括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目前公司没有业务那来交了税的票?目前我们老板以个人名义挂靠了一个小工程,老板就说让这项目的总包被挂靠方与我们新公司签一份项目部分分包合同,总包打款12万给我们开票就可以了,,买来的车才16万,为上牌先交了1万税,又要交购置税1.6万,这1.6万的购置税不能抵扣吧,那购车进项要抵当月没有销项有用吗?可以等到有销项时抵吗?现在进项发票是不是取消了360天认证吗?分录又怎么做呢?
问题一:A欠了债务,房子在银行被抵押,能力还款,又逾期。A会找我们公司,我们公司会以400万收购A房子,不是实际收购,在公司名下的那种,先付定金给A,帮A撤掉房子的抵押,陆续会支付满400万给A,(400万大多数情况公司会找资方出款,等第三方买家回款了,支付资方本金利息,资方转个利息钱)撤掉抵押后,房子找第三方买家交易,让客户开个交易银行账户,把账户控制在公司,买家付款后,还完资方本金利息后把钱转回私户。有时没找到买家之前,A还有其他欠款利息,由公司承担,每次账户钱不够,会由四个老板按比例打钱进私户,有盈利按比例分配,是完结一个案子分一个,如果按正规做账,这种情况怎么弄?这属于什么行业 ?如果开票税目是啥?如果是一般纳税人,税率是多少? 问题二:公司业务是收购不良房产,以低价收购有负债的个人住房再找买家卖出,解决个人债务,赚取差价,收购中涉及到找资方垫资,支付资方利息。没有走公账,只记流水,之后经常涉及债权收购,怎么走公账?盈利了是记营业外收入吗?全额交所得税吗,能抵减公司日常费用成本吗?若以后经常收购,可以算作主营业务吗,这种收购债权,可以做主营收入吗,这种收购债券需要取得资质吗?
老师:请问一下这个题如果是说乙公司可以向甲公司主张抵消也是正确的吗?还是抵消必须是先到期的债权人才可以提出来?这里由于12.1查账,两个债务一个10月,一个11月,所以两个公司随便哪个都可以主张抵消吧
甲出资150万元,乙以房屋作价出资100万元,丙以货币实际缴付出资200万元,丁以货币认缴出资50万元。出资期限为公司成立后一个月内。乙在公司成立后即将房屋交付公司使用。公司成立第二年,由于丁迟迟未履行出资义务,但一直勤恳在公司工作。甲乙丙一致同意修改《公司章程》,关于丁的出资方式与期限,自协议生效日起,公司每个月向丁发放税后筹劳10万元至其个人银行账户,到账后再将该酬劳的一半转至公司旅行出资义务,共分十期履行。丁收到劳务后未向公司交付,而是私下戊订立了股权转让协议,但并未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戊对此知情。因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要求甲乙丙丁就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的30万元担责任。乙的房屋出租时市场评估价值仅为50万元。同时丁戊的股权转让协议败露。对于此股权转让协议,甲知道协议的当日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乙申请撤销,丙主张协议无效。1,债权人乙可以要求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有哪些股东来承担多少钱的责任?2,甲乙丙的主张谁的可以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3,乙可以主张何时开始享有股东权利?理由是什么?
我们公司21年有出口番茄酱 当时申报了部分出口退税 由于当时没有留抵了 剩余还有3张报关单没有做出口退税 (一张20多万 另两张分别为10多万) 2023年我们公司没有出口货物,全部为内销番茄酱 税务局说我们原来没有申报出口退税的额度可以用来做内销的免抵退 想确认一下这个可以吗? 因为我们下个月要开票交10万的增值税了 如果可以做免抵,意思就是可以抵扣这部分要交增值税吗?这样我们就不用交增值税吗?这个免抵什么时候可以申报?我们要如何来申报这个免抵呢 ?申报表上如何填写?账上如何做账?
老师,房产税怎么操作,2025年买的土地房屋幼儿园
快账财务软件,是实操的软件
我是物业公司,店铺是业主所有,业主租给了客户当时没有要求开发票,所以我们一直开的是业主私人抬头的发票,现在客户要求从去年到现在重新补开发票给她了,可以拒绝吗?拒绝合理吗?
我想问一下,公司股东变更股权的流程是先税务后工商,那税务线上是怎么办理的呢?
老师,数电用户打印发票汇总表是从新电子税务局打印,税控用户从哪里打印?
老师,请问买衣服的,已经付了很多付货款并衣服也收到了但是还没有收到发票,然后现在把衣服也销售了一部分,那么结转成本需要如何做会计分录昵
缴纳社保的分录怎么做
公司新成立3年内,老板申请了法人社保补贴,收到补贴怎么做账?
你好老师,老板娘白条入账但是没有偷税漏税,俩股东闹矛盾打官司审计介入,对做账会计有啥影响吗?
老师, 企业怎么根据收入、成本费用、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去计算企业应交多少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