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回答:首先要清楚税负的计算方式,增值税税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除以不含税销售收入 退1%是不含税销售收入乘以1%
老师,增值税的概念,我一直有点懵,增值税是买东西的人出对吧。但是就到例题里面讲的是,他那个卡会员卡,一整年的是3600块,是一个不含税的价格,他去做分录的时候。他每个月他还去收别人的这个税。我觉得这个题给人的理解有点理解不了。就是说,比如说我自己去办个会员卡的话,那我就给他出了3600块钱。他每个月还会去说,你这个月要给我交的18块钱的一个税费吗?他肯定不会这样。还是说他例题只是这么出而已。他可能在实际的生活中,比如说,他这个3600块钱。只是一个不含税的价格,他其实他收的不是3600块钱,他可能把税费一起加起来,就是3800块钱。是不是这个意思?
老师,我们这有个公司跟法人借了40万,如果年底要平账,这个怎么处理好一些?假如公司有很多收入来源,如果用这个收入去还钱,那么取得这个收入会有个增值税,还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如果说法人不需要公司还钱了,那这笔欠款走营业外收入,还是要交5%的企业所得税,这样理解对吗?还有一种情况是我大概看到有人建议说这笔钱可以由债权转股权,就是转为法人对公司的投资,因为公司目前没有实收资本,那可不可以入账为借其他应付款贷实收资本?这种情况是不是只交个实收资本的印花税,现在是减半政策的话是万分之二点五,我这么理解对吗,而且这三种方法利弊如何,老师能给些建议吗,因为我不懂税务筹划还有预警风险的,老板就是想省钱少缴税,这个该如何处理好一些?
老师,如果计算出来的实际税负是4%,那就会退1%乘以本期应纳增值税吗?这个退多少有点不太懂晶老师,还有这个第八题,2015年8月这个时点是营改增前,可以选AB!但是按照资产购买的时间是在2009年以后,那么可能就抵过税了?这块我有点不太理解
老师他是这样的,我这个资产折旧呢,我是二一年的时候,我就买了一辆车,二十九万九千一百十五块004的,然后呢,它每年的折旧额呢,就是我的第二列的这个71000多的。嗯,那我这个按照这个表填了以后,按照我图发你了以后,它就老是提示我有问题。嗯,因为我是以终为始来填的,因为我最终的纳税调整额,就是因为我当时一次性扣除了嘛,那我今年肯定是要调增,我从我的。账载金额里面我有71000多的,就说每个月的折旧71000多,我今年肯定是要调整我的利润部分嘛,那我第九行肯定就是这个七幺零三九点八八的。那我的第二行呢,他说我是本年折旧,那我本年折旧呢,的确也是折了七幺零三九点八八,那我在想它第九行是第二行减去第五行,那我第五行肯定得填零呀,对不对。但是呢,我一直通不过,好像第五行不能填零。
老师您好,我刚和前任会计交接完,有4个问题,请问:1、比如说去年的成本票,因为跨年我没法做成本了,那么相应的进项税也就也就无法抵扣了。是吧? 2、只有以前会计做了成本,且借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认证进项税额。只有这样,后期我才能去抵扣进项是吧?否则以前年份的发票对我来说就是废的是吧? 3、比如说主户,截至目前一张票没开,我收了认为合理的月份的成本票,目前进项税额加在一起是700多块钱,我是不是需要提醒主管本月先不要开票了,因为开票就意味着要交增值税了。(进项太少)谢谢老师
管理费用的车辆费用填在期间费用明细表的运输、仓储费吗?
第七题属于视同销售还是不视同销售
老师,我想全面学习一下税法,就是关于税的知识,我具体在哪里学习呢
汇算清缴时,觉得给老板转的款多了,想调一下,咋填?
老师我的经济法单项选择题总是错很多,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提升么
老师您好,请问公司成本核算员手工核算直接材料,这个数量好确认,这个材料单价怎么获得最合适呢?是按照每次采购的金额还是加权平均单价呢
#提问#请问老师原来自己开公司,现在在另一家企业打工,这家企业给申报个税,但自己打开个税app怎找不到这家公司,怎操作呢?谢谢
管理费用里的劳保用品应该填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里期间费用明细表的哪个位置?填在办公用品吗?
老师,请问下老板新转让过来一个公司,付了15万给原来的老板,但是原来这个公司也没有实收资本,固定资产那些原来也没有入帐,那现在付出去的这个15万该怎么做账?
#提问#老师,应交税费在报表中出现负数如何重分类
第二个问题:营改增前 固定资产进项是按照折旧金额来抵扣的 会涉及到没有抵扣完进项的情况
那第二道题就不考虑09年后购入固定资产的情况吗?这道题的考点主要是是您帮我解释的点?
这个题的考点我找到了相关规定 跟营改增没有关系
是这条规定 同学你看看呢
所以退税的金额还是1%乘以本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对吧?然后第二道题是不考虑固定资产购置的时间点呗?考虑的是营改增的时间点?
所以退税的金额还是1%乘以本期不含税销售收入
第二题只跟是否抵扣过进项有关系 没有抵抗过进项才可以建按2% 这个优惠是可以放弃的 所以AB都正确
老师,像这种题,判断的时候依据是以购入资产的纳税人类型还是购入时点来判断呢?有点搞不清[捂脸]
不以购入时点来判断 就看我发的政策的2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