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理解都是对的。 这个例题就是让我们看看计算方法。回答不完整。 A最终要交的 是要减去B的。
A公司将其持有的买入价10元/股的甲公司100万股股票无偿划转至B公司,当日市场价16元/股。B公司取得该股票5个月后减持了该100万股甲公司股票,平均减持价格19元,则以下表述符合税法规定的有()。 A.A公司无偿划转股票的卖出价为16元 B.A公司上述划转需要计算缴纳增值税0元 C.B公司减持股票需要缴纳增值税107.55万元D.B公司减持股票需要缴纳增值税50.94万元 【答案】BD 【解析】选项A,A公司划转股票的卖出价为其买入价10元,而不是市场价16元。选项B,A公司应计算缴纳增值税:(10一10)×100/1.06×6%=0(元)。选项C,B公司取得该100万股甲公司股票的买入价也按A公司的卖出价,即10元确定。选项D,B公司减持该100万股股票时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为:(19-10)×100/1.06×6%=50.94(万元)。 请问老师,这个题的做题思路是啥
问一下增值税的问题。甲公司销售商品给乙公司然后收到增值税2.69万元是不是要先交给税务局 ,算出来销项减进项然后在拿企业自己的钱交增值税。问一下这个流程对不对不对的话请老师纠正一下
甲建筑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0年在 B县和C市各有1个在建项目。B县在建项目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C市在建项目使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2020年12月业务情况如下: (1)在B县取得含税建筑收入101.8万元,支付含税分包款40万元,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2)在C市取得含税建筑收入169万元,支付含税分包款60万元,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3)将2018年5月购人的一座位于C市的材料仓库转让,原购入时取得一般计税方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注明价税合计金额220万元,转让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价税合计金额275万元。(4)甲公司当月采购建材发生进项税额20万元(专用于一般计税项目),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生桥、闸通行费4.2万元,取得通行费发票。计算:甲公司在B县、C市预缴的建筑服务增值税、在C市预缴的不动产转让增值税、向A市主管税务机关实际缴纳的增值税
2020年7月1日,甲公司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60000元,增值税额7800元。另外支付安装费1000元,增值税额90元。下列处理中,正确的有。()A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该业务B该设备的购入业务可直接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核算C该设备最终入账成本为61000元D该设备最终入账成本为68890元
老师:为何这个题目中要算甲公司最终要交的增值税,不要减去前面在B市预交的增值税?而且明明是问甲公司在A市要交增值税,为何在B市提供的建筑服务40万也要算税额,算了税额最后也不减掉在B市预交的2%的增值税8000元来算最终要交的增值税?
采购一批产品 A产品:市场价470,采购价含税235元,采购数量100,采购总额23500元,发票含税总额23500元 B产品:市场价1660,采购价格含税780.2元,采购数量75,采购总额58515元,发票含税总额58815 C产品:市场价20,成本7元,赠送数量1000,采购总额0元,发票含税总额0元 D产品:市场价30,成本10元,赠送数量300,采购总额0元,发票含税总额0元 收到的发票情况如上述,那么我们在售卖A和B的时候考虑到C和D在市场上都是可以变现的,基于此情况,我们入库的成本是按照发票上的成本入库,还是要按照成本比例入库? 同时会出现以下情况:A产品发票成本是235,卖出是230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否有税务风险?
现得知21年收到一张有问题的发票,要调增补缴当年企业所得税。当时收到发票的入账分录是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 现在我要调增补缴,账面上应该怎么写分录
非金融企业之间借款,一般企业借款给非职工个人,约定了利率,均未约定付息方式,利息收入需要缴纳增值税吗?这种是按月计提还是按季计提?
买2袋处理公司污水的材料,应该记入哪个科目?
老师,我们是建筑行业,税务给我们核定的买卖合同印花税,第三季度我们开的发票名称是工程款,就是给别人做的土方工程,我们的成本是挖掘机的租赁费。那印花税零申报就可以,对不?因为没有买卖什么东西?
小企业会计准则承租方融资租赁怎么做账?
老板出去洗脚开了发票,这张发票可以入账么?
私车公用需要哪些手续?
老师好,给我发一个模块(员工出差回来的报销单)
贸易公司 ,业务员,签合作协议,属于劳务合同吗
A市区实际要交的增值税 是要减去B预交的增值税。这个题目回答的不完整,我们掌握计算方法就可以了。考试的时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考卷的一个个小问题就很完整。
老师,这题 是2023年新编的550题 证明这里面的题 也还是有问题。
您掌握解答方法可以了 考试会这么问的很细致 比如: B地预计交多少? 一共需要交多少?A实际需要补缴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