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同学,很高兴回答
1.2020年2月,甲公司从其他单位购入一块使用年限为50年的土地,并在此土地上开始自行建造两栋厂房。2020年11月,甲公司预计厂房即将完工,乙公司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将其中的一栋厂房租赁给乙公司使用。合同约定于厂房完工交付使用时开始起租,租赁期为6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88万元。2020年12月5日,两栋厂房同时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该土地所有权的成本为900万元,至2020年12月5日,该土地使用权已累计计提摊销16.50万元;两栋厂房的实际造价成本均为1200万元,能够单独出售。两栋厂房分别占用土地为这块土地一半面积。甲公司应如何账务处理?
1.2020年2月,甲公司从其他单位购入一块使用年限为50年的土地,并在此土地上开始自行建造两栋厂房。2020年11月,甲公司预计厂房即将完工,乙公司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将其中的一栋厂房租赁给乙公司使用。合同约定于厂房完工交付使用时开始起租,租赁期为6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88万元。2020年12月5日,两栋厂房同时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该土地所有权的成本为900万元,至2020年12月5日,该土地使用权已累计计提摊销16.50万元;两栋厂房的实际造价成本均为1200万元,能够单独出售。两栋厂房分别占用土地为这块土地一半面积。甲公司应如何账务处理?2.承上题,甲公司按月计提投资性房地产折旧和摊销。预计出租的厂房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土地使用权按50年摊销。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和摊销。甲公司应如何账务处理?
2020年2月,甲公司从其他单位购入一块使用年限为50年的土地,并在此土地上开始自行建造两栋厂房。2020年11月,甲公司预计厂房即将完工,与乙公司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将其中的一栋厂房租赁给乙公司使用。合同约定于厂房完工交付使用时开始起租,租赁期为6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88万元。2020年12月5日,两栋厂房同事完工达到预定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该土地所有权的成本为900万元,至2020年12月5日,该土地使用权已累计计提摊销16.50万元;两栋厂房的实际造价成本均为1200万元,能够单独出售。两栋厂房分别占用土地为这块土地的一半面积。甲公司应作账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厂房投资性房地产–厂房贷:在建工程–厂房将出租厂房应分摊的土地使用权转做投资性房地产累计计摊销:借:投资性房地产–已出租土地使用权累计摊销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一)取得-自行建造2020年2月,甲公司从其他单位购入一块使用年限为50年的土地,并在此土地上开始自行建造两栋厂房。2020年11月,甲公司预计厂房即将完工,与乙公司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将其中一栋厂房租赁给乙公司使用。合同约定于厂房完工交付使用时开始起租,租赁期为6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88万元。2020年12月5日,两栋厂房同时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该土地所有权的成本为900万元,至2020年12月5日,该土地使用权已累计计提摊销16.5万元;两栋厂房的实际造价成本均为1200万元,能够单独出售。两栋厂房分别占用土地为这块土地的一半面积。
2020年2月,甲企业从其他单位购入一块使用年限为50年的土地,并在此土地上自行建造两栋厂房。2020年11月,甲公司预计厂房即将完工,与乙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将其中的一栋厂房租赁给乙公司使用。合同约定与厂房完工交付使用时开始起租,租赁期为6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88万元。2020年12月5日,两栋厂房同时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该土地所有权的成本为900万元,至2020年12月5日,该土地使用权已累计计提摊销16.5万元。两栋厂房的实际造价成本均为1200万元,能够单独出售。两栋厂房分别占用这块土地的一半。(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1)甲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按成本模式计量(2)甲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老师您好,小规模公司开房租的发票,季不超30万免增值税,用交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吗?
老师您好,开服务发票结转人工陈本,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贷方结转多少增加多少金额吗?
老师,请问我们公司销售出去的产品(已经开了发票,收了款)有退货,我们该怎么处理?怎么做账?我们是小规模纳税人
董老师 您在线吗?有问题想咨询~
汇总纳税备案总机构参与年度汇算清缴标识选是还是否
老师,请问餐具入错为固定资产建账后,账务处理有什么方式把这笔固定资产处理掉,是内账
老师好,需要发快递,为了发快递买了些竹子放在箱子里当隔断,竹子记哪里(销售发快递,快递费我们自己承担)
老师你好,公司购买商铺交维修基金要怎样入账?
老师,月工资13000,个税怎么算
老师好:咨询下,现金流量表中,关联方之间的往来,一般都在哪个项目披露?举个列子,如果母子公司往来交易特别频繁,金额较大,这个在现金流量中怎么解读,会引起监管关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