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后享受残保金政策**不需要在残联中心备案**。 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享受残保金政策时,关键点在于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在申报残保金时提供正确的信息。根据现行的政策,用人单位需要按月安排残疾人就业才能减免当月的残保金,而且应当避免重复或不对称的就业信息记录,以免影响残保金的减免甚至受到行政处罚。 至于是否需要在残联中心备案,现行政策中并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在残联中心进行备案的规定。企业主要是通过向地方残疾人联合会或指定机构申报残疾人保险金的支付金额,并依据审计结果决定是否需要缴纳残保金。全国统一平台的接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意味着信息已实现全国联网,这样企业只需确保其申报的信息准确无误即可。 现行政策没有明文规定,主要看当地怎么执行
ZH混凝土公司在实施催收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的同时,应收账款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平均账期也由2018年的142天延长到了195天。对此,集团高层很不满意,责令ZH混凝土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必须控制在12个月累计销售收入的20%以内,平均账期不得超过90天。在第三次会议上,集团财务总监首先解释了应收账款规模和账期限定的来由:ZH混凝土公司的销售毛利率是20%,为确保销售不至于亏本,因此将应收账款余额控制在12个月累计销售收入的20%以内;将平均账期确定为90天,则完全是按照一般企业采购结算流程而定的,正常的采购结算流程不会超过90天。 ZH混凝土公司销售部经理发言解释了不能认同财务总监观点的理由:采购付款结算流程一般需要经过3个月没有错,但垫资是行业惯例,如果我们不垫资,就会流失一大批客户,但垫资就会扩大应收账款规模、延长平均账期。 如何进行应收账款合理账期、现金折扣、逾期利息率的决策分析?ZC集团财务总监提出的平均账期控制标准为何遭受反对?他的解释合理性如何?请代为ZH混凝土公司编写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账期、现金折扣、逾期利息率的决策分析模型。 请问这个模型要怎么编制
老师您好,我们是新成立的公司,还没招人。因为需要报税了,想请教关于现在做零申报的几个问题。一,年前存在以下几个行为:①交了装修款,当时银行账户还没申请,交的现金,有收据,后期可转发票(现在还没转)。②股东换人,在税务局交了印花税。③法人转进部分投资款。④银行从账户里扣除了手续费。以上是否都需要体现在财报中呢?我目前的处理是:资产负债表中填入了实收资本和未分配利润(手续费),并把相减的数额填入了货币资金。利润表里填入了管理费用(手续费)。现金流量表为0。实在是不太懂,请老师指教。二,单位似乎还未办理社保,是否不用管呢?还是也要进行零申报之类的行为?三,个税的人员信息采集中,是否需要把所有股东都写进去呢?(还不清楚他们是否要发工资)如果要写的话,是否要先询问他们有没有在别的单位交个税了?如果有别的地方交,是否就不用写他们了?万一如果股东都有别的地方交,没人可采集信息了怎么处理呢
老师,现在申报残疾人保障金有个问题,上面需要填写上年职工工资总额,我就正常填写数字后,保存出现1张图片提示说:”企业所得税的工资总额是0,请如实申报等字样”,我想了想因为企业所得年报的时候那个应付职工薪酬那块不需要调整,所以就是空白没有填任何数字,现在申报残保金我应该怎么填写这个工资总额
老师,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如果享受残保金政策,除了在申报残保金时采集信息,是否需要在残联中心备案?我咨询了有的说需要有的说不需要,有么有什么政策明确规定
老师,你好!请问一下这个残疾人保证金如何申报呢?如果安排了残疾人就业,需要哪些证明材料?对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这两种,这个申报有优惠政策?现在要申报2023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该如何申报呢?
请有在车企上过班的老师回答,请问老师 一个企业要开机动车发票是不是必须得先取得进项?
老师,企业可以开票给个人吗?如果开票给个人的话,是需要对方提供他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的吗?
请问个体户核定征收的销售额超过了核定变查账?
请老师看看,我这个开什么名称的发票出去?食品销售?
小规模纳税人的一个点劳务票。这边公司说如挂靠的需要收3个点这种还可以把点降下来吗?
老师 以前年度公司有 购入固定资产买的二手车, 有好几年了 后来换个几个会计 一直没有计提折旧,这几年折旧可以补提吗?二手车折旧年限是几年?折旧率是多少?
公司买车,卖车的开的普票,机动车发票普票可以抵税吗?
这里的职工薪酬金额怎样填,填1-9月份工资薪酬?
老师您好,请教您一个问题,小公司一般纳税人,明明没有开多少发票每个月几十万,老板为什么必须要把额度增加到几百万,这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老师,请问知道退休工资是怎么算的吗
安徽合肥,如果残疾人就业是1.5%的比例,企业达到了67人是不是要安排2人?
**是的,如果企业达到了67人,则需要安排至少2名残疾人就业**。 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企业应按照不低于本单位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如果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达到1%(含)以上但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可以按规定应缴费额的5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如果安排的残疾人就业比例在1%以下,则需按规定应缴费额的90%缴纳。 具体到这个案例中,企业有67名职工,那么按照规定至少需要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由于1.5%的比例意味着每67名职工中应该有1名残疾人员工,而实际安排2名则是超出了这一最低要求。这样的做法不仅符合法律规定,还可能有助于企业在残保金方面获得减免。 综上所述,企业确实需要按照政策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合理安排岗位,确保残疾人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