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老师,我们公司公司卖给对方一台设备,原价500万,已付280万,还剩220万没有付,发票全额2021年就已经开过去了,但是因为后续设备调试不理想,对方决定终止合同,尾款220万不付了,请问老师账怎么做,那220万的发票我需要跟对方要回来冲红吧

2024-05-21 15:09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4-05-21 15:11

你问一下对方需要给你们红冲吗?不红冲的话,转营业外收入。

头像
快账用户6948 追问 2024-05-21 15:31

老师,是对方220万尾款不想付了,我们开具的全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对方应该退给我们220万的发票吧老师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5-21 15:31

对的对的,是这么做的。

头像
快账用户6948 追问 2024-05-21 17:02

老师,那退回来票该怎么做账呢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5-21 17:04

借银行存款贷固定资产应交税费,进项转出

头像
快账用户6948 追问 2024-05-21 17:41

老师,设备是我们的产品,销售时确认主营收入和成本,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5-21 17:41

借应收账款负数, 贷主营业务收入负数、 应交税费负数 然后成产品没有退回是吗?那你看一下你的收入会不会小于成本。

头像
快账用户6948 追问 2024-05-21 17:42

收入小于成本

头像
快账用户6948 追问 2024-05-21 17:43

收入小于成本,老师,那我需要改2021年的账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5-21 17:44

你好,之前的不用修改。这里别修改了,你再修改的话太麻烦了。你应该是做一个借营业外支出,借主营业务成本负数的。

头像
快账用户6948 追问 2024-05-22 09:26

老师,退的220万发票是合同尾款,合同总价款500万元,先前开了280万元的发票,因为设备没有达到对方理想状态,所以提前终止,尾款不付,发票退回来,但是有个问题之前开的280万,发票内容都是各种零部件但是数量是0.6,这样也可以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5-22 09:27

好,那你是没有开完吗?这个肯定不行,你配件怎么能销售0.6。

头像
快账用户6948 追问 2024-05-22 09:29

老师,开完了,这不是要把尾款这部分发票给退了吗?退了,那数量肯定不是整数了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5-22 09:30

他不退货,不是只退一部分 你的数量单价不要填写。

头像
快账用户6948 追问 2024-05-22 09:30

老师,可是发票2021年已经开完了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5-22 09:33

你好,你看下能红冲吧,你能红冲一部分吧,只要能红冲就行。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5-22 09:33

数量单价不要填写,因为货物没有退回来,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你问一下对方需要给你们红冲吗?不红冲的话,转营业外收入。
2024-05-21
开具 220 万红字发票的原因通常是由于交易未能完全按照原合同约定履行,双方协商终止协议并且对方不再支付剩余的 220 万货款。 在这种情况下,原开具的 500 万发票金额超过了实际交易金额,需要通过开具红字发票来冲减多开的金额,以保证发票金额与实际交易金额相符,符合税收和财务的准确性原则。 这一操作可以纠正之前的发票错误,确保企业的销售收入、纳税申报等财务和税务处理准确无误。同时,也符合税务法规对于发票管理和交易真实性的要求。 例如,A 公司和 B 公司签订设备买卖合同,合同总价 800 万,B 公司预付 500 万,A 公司开了 800 万发票。但后来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双方协商终止合同,B 公司不再支付剩余 300 万,A 公司开具 300 万红字发票来调整之前的发票金额。
2024-07-08
同学你好 这种情况下,关于发票对应的成本金额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首先,需要明确合同中对于这种情况是否有具体约定。如果合同有相关规定,应按照合同执行。 如果合同没有明确约定,一般来说不建议直接将这部分成本金额简单地转到其他项目。因为这样做可能不符合会计准则和税务规定。 较为妥当的做法是,与对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尝试就已发生的成本和相关事宜达成一致解决方案。可能的处理方式包括: 双方共同承担一部分成本,以体现公平原则。 对已投入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哪些部分确实是不可回收且与该项目直接相关的,对这部分成本进行合理的核销或减值处理。 至于能否转到其他项目,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其他项目与该设备研发的相关性、成本核算的合理性等。如果没有充分的依据和合理的关联,直接转移可能会引起财务核算的混乱和潜在的合规风险。 例如,如果其他项目与该设备研发在技术、材料等方面有很强的关联性,且经过详细的成本分析和评估后,认为可以合理分摊这部分成本,那么可以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的转移。但如果其他项目完全不相关,强行转移则不合适。
2024-06-17
你好,是的,需要纳税调增
2024-05-10
 你好;     那设计服务 完成了吗 ?    
2022-09-28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热门问答 更多>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