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对账目:仔细核对销售开票和领料的记录,找出差异的具体原因。可能需要检查合同执行情况、进项票的付款和执行情况,以及领料的实际操作过程。 2.调整账目:根据核对的结果,对账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是领料记录不准确,需要修改领料记录;如果是销售开票延迟,需要调整开票时间
我们是零售业一般纳税人,很多时候在进货时,进项票发票都会在当月已开回来,由于销售额不是很大,所以每个月购选的进项发票比开回来的要少,但是当月把还没购选的那些发票上的货物卖了出去。请问一下,像这样的情况,在做账时应该怎么样做才好?
请问老师,我们是小规模纳税人,现销售货物有这两种情形:1.当月预收货款,也已发货,但要下月才开票;2.当月已发货,要下月才收到款和开票给对方。以前咨询过税务管理员,说申报增值税如果有开票就按开票的月份进行申报,以上两种情况,是不是都只能下月再确认收入和结转销售成本呢?
老师,我 公司是销售中央空调,2016年成立 一直没有做内账,从2021.1月份开始建账,设置了现有数据的初始余额。有个问题,1月份收到张进项10万的发票,这10万进项票是2020年5月的发票,且款已付清,货已收到过的了,现在发票开回(跟这个发票是几月份的没关系,主要问题就是这个发票回来后会认证,到时实际留抵的进项怎么和实际的相符合)发票还有400多万没有开回来 同样款已付清,货也已收到(外账能把当期收到以前的发票当成当期的库存并结转成本,但是内账要求实际的,这个不是当期的,所以不知道怎么做了??)
老师,我们销售材料,用的进销存系统。问一下结转成本的事。正常情况下,我们当月销售,按出库的累计库存就可以结转,但现在涉及有一部分开了票,有一部分还未开票,还有一部分不开票,我这个怎么结转呢?~~我是想按开发票对应的来结转成本,但太多了,也剔不出来,假如我按出库一起结转,会不会有啥问题
老师,请问一下我们是一般纳税人公司,销售摩托车的,每个月进多少 销多少 ,都是记录的,按照实际销售去结转成本,可是现在做到7月份的账,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销售的车库存负数了,但是车架号确认是这个,假如说以前开出去车型号错了 ,这样是不是就会导致我应该结转成本的型号没结转,然后不还结转的型号车少了的情况?那怎么做啊?因为车比较多,能不能暂估入库啊,后面放发票回来处理。
夲期所得税申报一行计入成本的酬金,是填计提工资总额数加上单位交纳养老金及医保等费用的合计数吗。
你好老师,前任会计和出纳把将不应计入“现金”的收款(企业微信收款)计入了现金日记账,同时进行了不合规的账务处理(提前确认9月应收账款,把10月收的9月货款入9月账里了,同时和将现金全部转走,转入银行存款里),导致现在10月现金账面出现负数,因为有企业微信设置每日提现到银行卡的流水
老师,然后六费两税指的是哪哪个哪些,然后减半征收,河北廊坊有这政策吗?你能说说这个具体的符合条件跟优惠的具体的项目吗?
老师,公司送礼的白条怎么入账合理
老师您好,请问发票申请增额税务局下户检查是要检查哪些东西
假设,当期研发支出费用化10万,按100%加计扣除,那么一共可以扣除20万。等到下期,10万完全形成了无形资产了,资本化部分的10万又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加计扣除。我的问题是,费用化部分10万已经加计扣除了,资本化部分又加计扣除一遍,是不是重复加计扣除了呢?
小规模仓储服务企业,7月份新开的公司,比如8月开普票含税金额14440元(1个点),那么做账确认收入是借:应收款款14440,贷:主营业务收入-仓储服务收入14440/1.0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4440/1.01*1%; 缴纳增值税会计科目是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4440/1.01*1%,贷营业外收入,是这样理解吗,这样这笔1%税金虽然是免税,但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物流公司,车子抛锚产生的拖车费挂什么科目,谢谢
老师,我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出纳兼行政,公司的外账是代理记账公司做,我需要自己做内账吗?报销的东西怎么弄?没有票或者票面金额大于实际金额怎么入账?
运输公司新买的车,哪些费用要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这么多年一直是按销售倒算去领的料。所以进销存系统的库存和财务端库存不一致,前面的估计都没办法改。后面想改变这一模式,做成正规的,应该从哪入手呢?
财务端库存是根据进项发票录的
1.梳理流程和制度:全面梳理现有的销售、领料、库存管理等相关流程和制度,找出不合理和不规范的地方,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2.建立准确的基础数据:对现有的库存数据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和盘点,尽可能使当前的库存数据准确。同时,确保后续的入库、出库等数据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 3.强化沟通与协调: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信息共享及时,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的混乱。 4.培训相关人员:对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操作、流程规范、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规范意识。 5.实时监控与调整:在新的模式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控各项数据和流程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6.引入先进的管理工具:考虑使用更先进的进销存管理系统或软件,提高管理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7.制定过渡计划:鉴于之前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过渡计划,逐步推进改革,避免因突然改变对业务造成过大冲击。 8.设立监督机制: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库存管理和成本核算等工作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新模式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