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异地合同,确实需按相关规定报备并在当地预缴税款。即使无实际现场,也应遵循税法要求。具体操作可咨询当地税务局获取最新指导。
请教老师,我们劳务公司百分之95的工人都是包工头手下的,遍布在我们母公司(施工总包)所属全国各地分公司项目部,通过考勤造工资表母公司专户代发,为了规避农民工财税风险,我们尝试过让包工头代开经营所得发票给我公司但几乎没人去开,我公司百分之90的项目是外地项目,核定了个税,虽然外地个税问题应该是解决了,但剩下百分之10的项目工人也要有2000人左右,那么本地项目2000个工人个税和2万个本地加上外地工人社保并没有解决,由于工人流动性大,也不知具体多少人有农保,加上本公司财务人力有限,如果全员扣缴农民工个税会计没有动力去做,或者搜集农保证明也搜不出,请教老师该怎么办?如果我们和工人的用工合同约定了以完成一定期限的工作任务,那么我们在本地和外地的项目是不是就不存在社保风险了。
老师好。我们是小规模建筑安装服务公司。异地项目,因为不了解情况,所以逾期一个月没有在异地申报个税。如果坚持选择税务登记,全员全额在异地申报个税。那么逾期的这一个月就会产生一条违章记录。 异地税务局说。让我们核定按合同金额千分之四预交个税。就不会产生违章。 我想问一下。这个逾期未申报个税的违章,对企业的信用等级有没有什么影响?
老师!您好!请问外地预缴的项目有个个人所得税需要我们公司自行申报,外地的税务局提供了个税申报密码,这个怎么操作啊?我们正常都是在本地申报个税,我们再用他提供的申报个税账户和密码又得重新卸载掉客户端,在安装新的自然人扣缴客户端啊,而且这个不会影响我们做账吗?如果异地项目申报个税扣缴到异地的税务局,那我是否就可以往前多申报几个月的人工工资?
老师,您好,我公司办理省内地址迁移现在已清税并取得清税证明,现在新迁移的市也办理完了工商变更及当地的税务落户,目前新迁移地址的税局认定我们是新办新户出来,但原地址的业务还有结束,老板也希望能延续账务,但税局说清税就是注销啦,已没有数据可以带到新迁移地址的账务上。 请教老师 ,1、我是否能延续做账,如果能的话我的税务申报和报表的数据如何对接? 2、如果不能我是不是就是从头开始啦,那以前的尾款收到了如何处理账务呢?原账户没有注销,新账户也开户了。尾款是打在新的账户上。 谢谢老师
老师:你好!我司是个劳务公司,有三个异地项目未开外经证预交税款,是在机构所在地交的。其中有一个是本市跨区,另外两个是跨省。这两天,本市跨区的这个项目的税局打电话喊我们去预交之前一年多来未预交的税款。但另外两个跨省的项目的税局还没发现这个问题,也没通知我们预交,目前这两个项目已经开了80%的发票了,剩下的不知道是继续不预交,还是主动去预交就会涉及到补交前期的。不预交的话,就是不知道外省税局会不会发现,希望老师能给我点建议。本地跨区这个税局说是金税三期查出来的,就是不知道金税三期是不是能查跨省的?
居民个人来自境外所得应补缴的税款为什么是用来自该国的可抵免限额减去在该国已缴纳的税款,而不是用我国税法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减去在该国已缴纳的税款?
老师,你好!想问一下,外账的库存表,本期出库总金额可以按照发票的不含税金额填写吗?还是要用期初总金额加上本期入库总金额除以期初数量加上入库数量,得出本期出库单价,然后用本期出库数量乘以单价,得出本期出库总金额?那个比较合理?
高新企业对人工费、材料费占比有没有要求?
增加的办税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啥区别?
到一家新公司上班可以补缴社保吗?
老师,我们单位是4月份新参保单位。上个月由于我这边办理参保比较晚,只缴纳了4月份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部分。我今天又申报缴纳了4月份的养老,工伤,5月份养老,工伤,失业,医疗保险。我们公司是5月份发放4月份工资。请问我这边是要在工资表里只先代扣4月份个人承担部分的社保,还是说5月份的社保个人承担部分也在4月份工资里先扣了?我主要是不清楚,一般社保是当月缴纳当月的社保,而大多公司是当月发放上月工资。
已经失业一年了,可以办理失业保险金吗
老师,只有工伤保险是单位承担吗?请问个人承担的需要从工资里面扣除的社保,是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吗?
年度汇算清缴的A105050表的工资薪金支出的中的税收金额应该取个税系统的2月至次年1月申报工资吗?还是不能这样用,求教应该怎么取数
你好,老师,我们之前是小规模,然后,4月中旬,会计提交了升为一般纳税人的申请,从3.1开始生效。我在4月申报的时候,申报了一个1.1到3.31的小规模增值税申报表,又申报了一个3.1到3.31一般纳税人的申报表。然后都申报完毕了。今天开始申报4月份增值税,怎么主页面没有,在进入查看纳税信息,除了个人所得税是月报,其他的全部都是季报,这个是咋回事啊
可是我们这份合同只是为了用对公账户转笔账才签订的,实际是没有真正的业务的,咨询当地税务局会不会节外生枝啊?
签合同仅用于转账,无实质业务,这可能涉及税法风险。建议先了解清楚政策,避免违规。最好咨询专业人士或当地税务机关获取最新指导。
好吧,谢谢!
收到异地合同,若无实质业务,建议先咨询税务局政策详情,以防潜在风险。确保操作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