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提成本影响了未分配利润和净利润。补提成本时,利润分配减少,生产成本增加。这意味着当年净利润计算时少了这部分成本,所以累计净利润与未分配利润之差会多出补提的成本额。处理上,这反映会计调整,需确保财务报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下年度开始时,应恢复原生产成本,通过相反分录处理。
是这样的老师我们如果在上年做了一笔分录:借 主营业务成本.(红字)。借 本年利润。 这笔分录相当于主营业务成本增加本年利润减少。然后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不等于期初未分配利润加净利润。差额就是上面那笔分录的金额。现在跨年了怎么办呢
我们企业汇算清缴还需要补交9000的税款,在做完分录之后发现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和净利润之间相差了9000元,即本年累计的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不等于期末未分配利润,刚好就是差了这9000元,请问下这个差异要怎么处理?
八月份退22年企业所得税1.8万,做账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未分配利润,为嘛报表没有提现出来,结果本年净利润累计➕年初未分配利润不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的期末数,正好相差1.8万
今年补提上年度主营业务成本后(做分录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生产成本),今年当月末未分配利润与当年初未分配利润之差为什么和今年到月末累计净利润不一样,相差金额为补提的主营业务成本数,并且该怎么处理呢
上年的审计报告调了一笔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0.01 贷:其他应付款0.01,但是今年不调了,本年期初未分配利润为上年审定数,但是本期做相反的分录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0.01 贷:其他应付款-0.01 老是提示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净利润与期末未分配利润差0.01,要怎么调才能平呢?
老师,我问一下公共收益开票的话,直接开公共收益可以吗?小规模纳税人的话税率是3%ma?
老师一般纳税人的进销项的余额什么时候都不用互相结平吗
现在一个人能注册好几个一人有限公司,如果这人名下有几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不是都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啊?
公司给寺庙捐赠的资金用于修理寺庙这部分支出如何做账务处理?税前扣除有什么规定?
你好老师,建筑公司的进项票的成本和进账税知道,需要算出销项不含税的收入和不含税成本的金额一样,怎么倒推出销售收入
金属铜原材料出口能退税吗
老师你好,我有进账发票8个点,我可以给客户开8个点税率的发票嘛,还是说要开13个点的发票
老师您好,现在想取消监事,但是监视占股,现在老板问可以通过减资达到这个目的嘛
老师,你好,公司收货款,时代融单和1%银行承兑汇票选哪个划算呢
老师,月未结转销大于进项如何做分录
还要做哪些会计分录
下年度开始时,做如下分录恢复原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老师你可能没清楚我的意思,成本都出去了为什么还要恢复生产成本呢
抱歉理解有误。补提成本后,若无额外业务发生,无需再做恢复分录。影响的是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项,不会单独恢复到生产成本账户。确保年度间财务数据准确,主要在于正确记录和报告财务活动,而非物理调整库存或成本账户。
好的,那这样做补提分录后,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数和期初数之差与利润表中累计净利润不一样,差额为补提营业成本数要不要紧的 我看他们会计做账做完后都要看下发生额及余额表,都看下哪些内容并且都怎么处理呢
补提成本后,确实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数和期初数之差与利润表中累计净利润不一致,但这个差异是由于会计处理方法导致的,并非错误。关键是确保所有会计分录都正确反映了经济业务,同时财务报表的编制遵循了相关会计准则。 在查看发生额及余额表时,主要关注以下内容: 1. 合规性:确保所有交易和事项均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记录。 2. 完整性:确认所有相关交易都已记录,没有遗漏。 3. 准确性:检查数字计算无误,分录正确无误。 4. 一致性:不同期间的会计处理保持一致,符合一贯性原则。 5. 充分披露:对于重要事项,如调整分录、假设或估计,需要在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 在发现差异时,应追溯原因并调整,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有疑问或不确定,咨询专业人士或当地税务机关是明智之举。
除了做账录会计分录,对银行对账单,对原材料出入库表,对往来,把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和应交税费余额消掉,还要做什么
除了做账录入会计分录外,确保财务数据完整准确的关键步骤包括: 1. 银行对账:定期核对银行对账单与公司银行账户记录,确保银行存款和现金余额的一致性,及时处理未达账项。 2. 原材料出入库管理:详细记录所有原材料的收发存情况,确保库存数量与实物相符,避免盘点差异。 3. 往来账目核对:定期与供应商、客户核对往来款项,确保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记录准确无误。 4. 财务报表编制:根据会计准则,准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 税务申报:按时完成各类税务申报,包括但不限于增值税、所得税等,确保合规性。 6. 财务分析:定期进行财务分析,评估公司的运营效率、盈利能力等关键指标,为决策提供依据。 7. 内部审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识别并纠正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8. 持续学习:会计法规和财务实践不断更新,持续学习新知识,确保财务操作符合最新的法律和行业标准。
对于余额表中的生产成本呢,要看哪些东西并且怎么处理
在查看生产成本余额表时,重点如下: 1. 成本完整性:确保所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都已计入生产成本。 2. 成本分类:确认生产成本是否按照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合理分类,直接成本应直接归集至特定产品,间接成本应按合理方法分配。 3. 成本准确性:检查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包括材料消耗、人工小时数和机器使用时间等的计量是否准确。 4. 成本时效性:生产成本应反映当前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实际成本,避免过期成本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5. 成本控制:分析成本变动趋势,查找成本超支的原因,如原料价格波动、生产效率下降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优化成本管理。 6. 成本分析:结合销售数据,分析单位成本与售价的关系,评估产品的盈利能力,为定价策略提供依据。 7. 成本结转:确保生产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转至“库存商品”账户的过程正确无误,特别是月末将完工产品成本结转至库存商品。 处理方面,应确保所有与生产成本相关的记录和计算准确无误,如有必要,进行内部审计或外部审计以验证成本的真实性。同时,根据业务发展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