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老师,想请教一下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 ,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权益法转成本法,在做题的过程中怎么去区分呢?

2024-10-11 16:27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4-10-11 16:31

你好,同学,正在解答,请稍等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10-11 16:43

一般根据比例就可以确定,比如说甲公司购买乙公司少量股票(低于20%)就属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之后又购买20%(比例低于50%)可以对一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就属于金融资产转换成权益法核算的长投,视同为先卖了金融资产再买长投,在购买30%,(超过50%)达到控制,就是权益法转换成成本法核算账面价值%2B公允价值确定新厂投的入账价值,如果甲公司持有10%的乙公司股票,又购买了50%,达到控制,就是公允价值转换成成本法,视同为先买后买

头像
快账用户9028 追问 2024-10-11 16:45

好,谢谢老师,我这边先理解一下,后面在回复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10-11 16:46

好的,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交流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你好,同学,正在解答,请稍等
2024-10-11
学员你好,成本法转权益法和公允价值计量,不区分同控和非同控
2022-07-13
您的理解大致正确,但需要进行一些澄清和细化。 在会计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通常会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成本法、权益法和公允价值计量。这些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被投资实体的控制程度、影响程度以及投资的性质。 1.成本法:当投资者完全控制被投资实体(例如,拥有100%的股权)时,通常使用成本法。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将投资的初始成本视为长期投资,并在投资期间内不进行调整,除非发生了一些重大的、非临时性的价值变动。 2.权益法:当投资者对被投资实体具有重大影响,但并未完全控制时,通常使用权益法。这种方法要求投资者根据被投资实体的净利润或亏损来调整其投资的账面价值。 3.公允价值计量:在某些情况下,无论投资者是否控制或被影响,都可能需要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这通常发生在投资的性质使其市场价值容易确定时,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2024-03-03
因为转权益法还是长投,而转公允价值变成了其他资产了,性质变了
2021-12-30
在长投成本法、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相互转换中,其他综合收益的结转情况如下: 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 如果此前5%的持股比例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无需结转其他综合收益。 如果此前5%的持股比例是以公允价值记录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需要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结转至留存收益。即:借:其他综合收益,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或做相反分录)。 权益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视同将原投资在转换日按照公允价值全部出售,再按照当日的公允价值将剩余股权回购,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当转入当期损益(可以转入损益的部分)或留存收益(不可以转入损益的部分)。即:借:其他综合收益,贷:投资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或做相反分录)。同时,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应该结转至投资收益。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剩余股权对应的其他综合收益,在处置部分股权时不进行结转;在丧失控制权后,剩余部分需要追溯调整时,其他综合收益也不结转。但在后续处置股权投资但对剩余股权仍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按处置比例将这部分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投资收益;对剩余股权终止权益法核算时,将这部分其他综合收益全部转入当期投资收益,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变动除外。 成本法转为公允价值计量: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当日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不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结转。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不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结转。 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全部转让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当期投资收益。
2024-07-12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