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中,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及应用异同?

2025-07-30 13:22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5-07-30 13:27

核心概念对比
1. 应付税款法
定义:以税法规定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作为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的唯一依据,不确认任何递延所得税。
核心逻辑:仅关注当前期间实际需缴纳的税款,忽略未来因暂时性差异导致的纳税影响。
适用场景:适用于暂时性差异极小、且对未来财务状况无显著影响的简单业务场景(如小微企业)。
典型特征:
所得税费用 = 当期应交税费
无递延所得税科目
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与现金流量表中“实际缴纳税款”一致
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定义:基于资产负债表观,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认所有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并据此调整当期所得税费用。
核心逻辑:全面反映企业未来纳税义务的变化,体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适用场景:适用于存在大量暂时性差异(如固定资产折旧、资产减值、预提费用等)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及复杂业务主体。
典型特征: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所得税费用 = 当期应交税费 ± 递延所得税变动
需同步调整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7-30 13:27

相同点
维度 描述
目标一致性 均旨在合理匹配所得税费用与相关经济活动的经济实质
税法遵从性 最终均以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算起点
期末调整必要性 均需在期末对税会差异进行调整,确保报表合规
信息披露要求 均需在附注中披露关键假设(如税率、亏损弥补期限等)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7-30 13:27

不同点
对比维度 应付税款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理论基础 收入费用观(仅关注当期实际税款) 资产负债观(关注未来纳税义务变动)
递延所得税处理 ? 完全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 确认所有暂时性差异对应的递延税项
会计科目设置 无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科目 必须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科目
所得税费用计算 所得税费用 = 当期应交税费 所得税费用 = 当期应交税费 ± 递延所得税变动
报表影响 - 利润表:所得税费用波动大
- 资产负债表:无递延税项 - 利润表:所得税费用平滑化
- 资产负债表:明确列示递延税资产/负债
复杂度 操作简单,适合低复杂度业务 操作复杂,需逐项分析暂时性差异
信息含量 提供历史信息(已发生税款) 提供前瞻性信息(未来纳税义务变动)
准则要求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废止此方法 现行准则强制要求的会计处理方法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你好选择最后一个的。
2022-12-16
同学你好 应付税款法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一种方法,现在不再使用了,所得税核算方法目前只有一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应付税款法,是指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应付税款法下,不需要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因此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在这种方法下,本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付所得税金额,由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付所得税金额,由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数不作跨期分摊,故而不反映在“递延税款”账户中,只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应付税款法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一种方法。
2022-12-21
这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用的,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资产负债表算法用的是最多的。这个任何企业这两种都可以用的。嗯。
2021-11-09
这个一般都是税法规定的,实际中都是按照债务法!
2021-11-09
你好,应付税款法所有税金都影响当期,资产负债表法就不一定。比如利润总额100万,含20万坏账准备。 税此是25%。则应纳税款是(100%2B20)*0.25=30, 应付税款法这30全进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法,5万进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进所得税费用。
2020-07-09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