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对比
1. 应付税款法
定义:以税法规定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作为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的唯一依据,不确认任何递延所得税。
核心逻辑:仅关注当前期间实际需缴纳的税款,忽略未来因暂时性差异导致的纳税影响。
适用场景:适用于暂时性差异极小、且对未来财务状况无显著影响的简单业务场景(如小微企业)。
典型特征:
所得税费用 = 当期应交税费
无递延所得税科目
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与现金流量表中“实际缴纳税款”一致
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定义:基于资产负债表观,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认所有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并据此调整当期所得税费用。
核心逻辑:全面反映企业未来纳税义务的变化,体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适用场景:适用于存在大量暂时性差异(如固定资产折旧、资产减值、预提费用等)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及复杂业务主体。
典型特征: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所得税费用 = 当期应交税费 ± 递延所得税变动
需同步调整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
请举例说明,采用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对于年度损益影响的差异
请举例说明,采用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对于年度损益影响的差异!
请举例说明,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对于年度损益影响的差异
什么样的企业用应付税款法算企业所得税?什么样的企业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算企业所得税?实务操作中怎么运用?如何判断某家企业该用应付税款法还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请问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怎么修改 我国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体现了资产负债表现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中,房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是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公司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算基础师行程和机构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为什么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投资性房地产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投资性房地产转非投资性房地产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β值=1用该资产的收益率和市场组合收益率比较 β大于1用该资产收益率和市场平均收益率比较 为啥比较用的指标一个是市场组合的收益率一个是市场平均收益率?为啥这么用?
一个柜CIF总价1万美金,其中FOB价8000美金,运保费2000美金,忽略掉汇率和手续费问题,收汇金额应该是1万美金还是8000美金?
从这个时间上不是过去了两年吗?从2020年到2022年,账面价值那里我算的是4000啊!
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出口发票已开具当月就必须要申报退税吗?可不可以发票可以先开具了过几月在申报退税呢?
为什么不选行为因素?
老师,公司转让自建的商场里面其中两层楼,需要交哪些税?地也是我们的,不过地是不转让给对方的,只是转让商场里面的几层而已
说优先股,股息和股利是一个意思吗
公司是2013年成立的。怎么查询2013是否交印花税资金账簿税
老师,统防打药合同,合同有农药明细金额以及劳务费,是否可以把农药和劳务费开在同一张发票上,销售农药免税,劳务费需交税
相同点
维度 描述
目标一致性 均旨在合理匹配所得税费用与相关经济活动的经济实质
税法遵从性 最终均以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算起点
期末调整必要性 均需在期末对税会差异进行调整,确保报表合规
信息披露要求 均需在附注中披露关键假设(如税率、亏损弥补期限等)
不同点
对比维度 应付税款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理论基础 收入费用观(仅关注当期实际税款) 资产负债观(关注未来纳税义务变动)
递延所得税处理 ? 完全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 确认所有暂时性差异对应的递延税项
会计科目设置 无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科目 必须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科目
所得税费用计算 所得税费用 = 当期应交税费 所得税费用 = 当期应交税费 ± 递延所得税变动
报表影响 - 利润表:所得税费用波动大
- 资产负债表:无递延税项 - 利润表:所得税费用平滑化
- 资产负债表:明确列示递延税资产/负债
复杂度 操作简单,适合低复杂度业务 操作复杂,需逐项分析暂时性差异
信息含量 提供历史信息(已发生税款) 提供前瞻性信息(未来纳税义务变动)
准则要求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废止此方法 现行准则强制要求的会计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