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请问关于工业会计核算的半成品,比如25号生产的半成品当月结转不了成本算要过渡到下个月的生产成本如何来核算如何做会计分录?
知道各个产品的产量及总产量和总的成本费用,不知每个产品工时的情况下,怎么计算各个产品的入库单价,除了用总成本/入库数量外,还有哪种计算方法
我们是小型的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有十几种型号,每月生产的产品总用料和总人工知道,但每种产品用料量分不出来,那这样应该怎么算每种产品的成本
月末,计算产品生产成本资料:某企业本月共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各500件。其中使用原材料情况如下:甲产品使用50000元,乙产品使用10000元;生产工人工资情况如下:甲产品工人工资10000元,乙产品工人工资25000元;共发生制造费用7000元,按照产品生产工人工资进行分配。要求:计算甲、乙产品生成成本。(不需要计算过程,直接写出计算结果)甲产品的总生产成本=___________乙产品的总生产成本=___________
老师,为啥在算每个产品成本的时候,不需要把期间费用算进来呢?比如工业企业我们是,用面粉加工成拉条子我们只计算了生产成本,没计算期间费用,然后算出每公斤产品的成本是多少?
煤炭销售,我方煤炭已发出,未开票,未收到款,怎么做账。
企业出口货物劳务、发生跨境应税行为不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其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那对应的进项税可以抵扣增值税吗?
老师,想问下在金蝶上3月账在应付模块做了一笔应付税票,4月付款了但是做账的时候没做付款单而是直接做了凭证,现在发现了想调整把应付平掉,怎么做调整的这笔呢
老师就是我们是谷物加工企业,就是进谷回来打成米售卖出去,,,我进谷收到发票之后我要怎么做账,,我们会有库存商品吗,,我们打米很多,,怎么做账好
老师给建筑物固定资产开票,可以不分明细吗?2个办公楼,4间平房,1个彩钢棚,货物名称可以直接开:房屋(办公楼,平房,料棚)数量7,总金额80万。可以吗?
建筑施工活动板房租赁开几个点税金发票?
12月6日向A公司销售一批A商品1500只,每只不含税售价100元.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款项尚未收到?请问会计分录这样写:借:应收账款—公司169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19500
老师如何区分在计算预付年金现值的时候使用这两个公司P=A✖️(P/A i n)✖️(1+i)和P=A✖️(P/A i n-1)+1
经济增加值的税后营业利润怎么算?
老师,贸易公司出售货物,是不是按增值部分的负税率缴税就行?比如增值2万,就交2万的的税额?
您好,在不知道具体生产工艺的情况下,想要笼统地计算每个月生产的产品(比如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每公斤的成本,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先把公司这个月生产A、B、C所有产品的总成本(比如原材料、人工、水电、设备折旧等加起来,假设有90,000元)算出来,再把所有产品这个月生产的总重量(比如A产品1000公斤,B产品500公斤,C产品300公斤,总共是1000%2B500%2B300=1800公斤)也加起来,然后用总成本除以总公斤数,就能算出公司每生产1公斤产品大概花了多少钱,也就是:每公斤成本 = 总成本 ÷ 总公斤数,代入数字就是 90,000 ÷ 1800 ≈ 50元/公斤。 如果你还想分别知道A、B、C每种产品每公斤的成本,而不是只算一个整体平均值,那就按它们各自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去分摊这90,000元总成本,比如A占1000/1800≈55.56%,那A分摊到的成本就是90,000×55.56%≈50,000元,再用50,000 ÷ 1000 = 50元/公斤;B占500/1800≈27.78%,分摊约25,000元,25,000 ÷ 500 = 50元/公斤;C占300/1800≈16.67%,分摊约15,000元,15,000 ÷ 300 = 50元/公斤,这样也能分别算出A、B、C每公斤的成本,当然如果它们的实际用料或价值不同,这样算会有误差,但在没有详细数据的情况下,这种按产量比例分摊总成本的方法是最简单、最实用的笼统估算方式
好的谢谢老师,我按那平均法算的,就是这个月销量超标的平时平均法算都是亏本的,所以导致我们这个主营业务收入多,但主营业务成本也高,反而没利润,这样我要怎么操作,老板又问了销量那么好怎么没利润比之前翻倍销量
您好,你用“总成本 ÷ 总产量”算出的平均每公斤成本,把所有产品(比如A、B、C)都按一个价算,但实际有的产品成本低、有的高,导致卖得多反而利润低—这是因为低成本产品被高估了成本,高销量拉低了整体利润,老板看到销量翻倍但利润没涨甚至亏,其实就是成本算得不准。 你要这么做: 1. 先跟老板解释:不是卖得不好,是成本核算太粗放,把便宜产品也按高价成本算,导致利润算少了; 2. 短期调整:别直接按总产量均摊总成本,而是按产品实际成本高低(比如便宜的少摊点、贵的多摊点),重新分摊成本,这样算出来的利润更真实; 3. 长期改进:逐步建立每个产品的真实成本数据(比如用多少材料、花多少人工),算出准确的单位成本,以后定价和利润分析才不会错。
短期调整,要怎么感觉有点难度,一般填多少比例
您好,你按总产量平均分摊成本,导致便宜产品卖得多但被分摊了过高成本,看起来亏本,所以销量高利润却低;老板疑惑“卖得多为何没钱赚”,其实是成本算错了。 短期快速调整方法: 不要直接按产量均摊总成本,而是凭经验手动调整A、B、C分摊比例——便宜产品(比如A)少摊点(比如占总成本40%)、贵的(比如C)多摊点(比如30%),中等(比如B)占30%左右,这样分摊更合理;比如总成本90,000元,A(1000kg)分36,000元(40%)、B(500kg)分27,000元(30%)、C(300kg)分27,000元(30%),再各自除以产量算每公斤成本,利润就不会失真,老板也能理解。 简单说就是别全按产量均摊,便宜的少摊点、贵的多摊点,手动调个合理比例就行。
明白意思,但不会调
您好,上面我不是写了例子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