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老师们,我今年7月份找了份工作,一家工程检测技术行业的公司,成立15年了,前面换了4个会计,都不专业也不负责任,我和一个比我大3岁的男会计都通知上班,是我自降了要求做会计助理,这个男会计是财经大学的本科学历,所以这家家族企业的财务总监比较更信任他一点,让他主要外出办结算,协助总监核对一些流水账,还有就是审查一遍我的账,有什么问题多和他沟通,就从7月份开始因为前任会计没有交接的原因我们一直都很好地沟通配合着,他主动要求审批发票报销单,但是最近几天明细感觉他不对劲,他审核的发票也不仔细,员工报销的发票有许多张,有一张是没有发票的但是他就签字了,出纳也付了钱,最后和员工要这张只写了收据的发票员工说绝对要不来没有发票,前天我们公司统一开会核对了19年及20年的合同台账,发现了许多问题,有2个问题跟他探讨问了一下,但是他反质问我怎么办,他倒是说了解决办法,但是最后当着其他同事的面又半开玩笑地说我不要胡做调整,我就生气地说了不是跟他商量着怎么就胡做了?从我们俩7月同时进公司还花钱请了2个税务师做指导,我们平时有问题都能随时咨询,说实话就算不问他我也可以咨询税务师和会计学堂,请问老师我以后怎么待他?
你好 老师 我们公司是一家外贸公司有出口权但没有自己出口 去年年底有换场地 现在车间自己可以做些样品和批量准确说现在应该工贸一体 然后之前都是委托代理出口退税 今年转自己收汇 委托代理报关出货 前两天已经走了两笔小金额报关的 然后现在面临就是退税有问题 因为按照贸易公司备案退税 进项票要和报关单出口一致 现在不一致因为我们是一部分物料购买发给工厂加工再成品发给我们 我们目前很多货走的还是委托加工方式现在做退税应该怎么操作?还有我们能否有资格转生产企业?生产企业退税是不是进项抵内销后全都可以退了 这样就不存在报关单和进项发票 不一致的问题
老师,请问一下我们有个分公司,由于税务局的要求,税源要留在当地,所以因为这个项目成立的分公司,然后所有的货物都是从总公司购买,然后分公司再卖给客户,也就是原来总公司的业务现在要从分公司走一道,这个月遇到这个问题,总公司开过来的票多余了分公司开给客户的金额(原因是总公司要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要分开核算货物和运费单独开了,而分公司开出去又是一票制),也就是成本大于收入了,这次又是最后一次了这个项目就结束了,这样的话分公司出出来的报表主营业务收入就小于了主营业务成本,这种有啥风险不?
S局巡查备案单证,我们企业下周一去,我们具体情况是 FOB 一般贸易出口, 第一个问题:港杂费都是香港付款的,在自查阶段我们解决了部分港杂费的问题(有些配合,后面付款,开票;有些不配合,港杂费就没有),那么我周一去的话怎样和s局说会好一点? 第二个问题:也像你视频里面说的,(和对方沟通无果)很多货代物流公司开的国内运费及报关费及港杂费开的是免税发票,我要如何和S局说会好一点呢?
老师你好,我是外贸出口企业,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出口的货品是鸡蛋类,比较重。基本只能找物流公司运输。问题1:从广东省珠海市出口到香港,基本就是走公路的,公路没有提运单,只有货物的载货清单,然后我们走的汽车,这个车是香港的车,不然进不去香港,但他们想在香港和珠海两地跑的话那必须是要两地牌,他们为了做生意,大陆的车牌是租有资质公司的。相当于车是这个老板个人在香港买的,大陆车牌是挂靠国内的物流公司A,这个老板在大陆也开了一家物流公司B。我司结算和开票那些都是对接公司B。过关的载货清单上需要盖国内的物流公司章,他们盖的是A公司的,那就会跟我们与B公司结算的不一致。这个有没有影响?
老师,借法人的钱和借法人朋友的钱,需要缴税吗?
老师你好 工资申报这是啥情况
老师您好,请问下企业所得税应付职工薪酬包含福利费吗?与个人所得税系统的工资有什么区别?
我公司上个月支付房费并收到对方开具的房屋租赁普通发票,当时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但是这个月对方把这张发票冲红了,我怎么做分录呢?
中级职称考试会计分录金额后边带单位了,题目要求万元,我在金额后也加上万元了这样扣分吗?
公司对公支出需要填报销单吗?
老师,有个员工工资9月份是5800,10月份1000,那他九月份是不是得交个税了,前几个月没有他的工资。现在还没有报他的个税,我是今天给他用公户转了两笔工资,一笔是9月5800,一笔是10月1000。我可以那样操作吗,报个税的时候9月填1000,10月填5800,这样是不是就不交个税了
银行哪些支出需要填写报销单?
零基础考中级三门需要备考多少小时?
新版季度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出口收入,出口自营收入,包括外贸出口货物和出口服务吗?还是只是填出口货物的
您好,深圳生产型企业首次申请出口退税税局一般会实地核查,咱们是生产型企业但设备出口通过香港公司而非大陆公司且配件销售走大陆公司但发票合同都是香港公司抬头,这种情况下税局核查时可能会关注业务真实性、出口主体与退税主体是否一致、发票合同与实际出口是否匹配、香港公司角色及关联交易合理性等问题,业务模式较复杂容易成为核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