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外账处理需遵循收入成本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7-9 月申报的 6-8 月收入,应将 6 月已提前结转的成本冲回,重新结转到 7-9 月对应收入期;9 月成本需在 9 月结转(即使 9 月收入因 10 月开票延迟确认,也需先补记 9 月无票收入,再同步结转成本,10 月开票仅补充凭证),不能拖到 10-12 月,更不可以只结转部分成本;7-9 月成本少的问题,需通过调整 6 月成本归属或补充 7-9 月合规成本凭证解决,而非人为拆分成本
老师,您好! 1.以前年度有个月收入做了忘记结转销售成本了,现在怎么调整,分录怎么写? 2.本年度有两个月(6月和7月)销售成本也没结转,都报了增值税了,现在是10月份,怎么调整?(我知道6月已经所得税报了,7月能反结账把成本给转了吗?因为7到9的所得税还没报)
在新收入法准则下,确认收入及结转成本是每个月做一次收入确认和成本结转,那如果是在6月份开工,我6月份确认6月份的收入并结转成本,用6月的完工成本计算工程履约进度,那如果到了8月份,完工成本和工程履约进度怎么计算?完工收入怎么计算?是把3个月的成本加一起计算还是?如果是加一起计算,成本怎么结转?完工收入又怎么计算?
老师,我们是贸易公司,货物在9月采购9月出口,当时没取得供应商发票,但是开了出口发票,进项是暂估的成本。9月也结转了成本。 发票在10月取得,发现9月时有一行成本敲错数字了,成本少了4万。 如果我不想更正报表,直接走10月账里冲销暂估成本、冲销9月成本结转。再录入正确进项,结转正确成本。这样可以吗?
请问,从代账公司把账要回来,我看了今年1到11月份凭证,只有1月份记了购进商品入库记了9万,其他的没有购进入库,然后1到3月份没有结转成本,到456月又有结转成本。1月购进9万,4月结转成本88477.54,5月结转成本34687,6月结转成本38703.16然后到现在又没有结转成本了。老师这个是不是有问题啊,看不懂
老师,我现在才收到一些24年9月、10月、11月、12月的专票和普票,我24年12月的账已经结账了,但是可以反结账,我把9月的发票入在24年12月?24年第四季度的就入在25年?因为在实操中好像去年第四季度(24年10、11、12月)的成本发票可以入在本年(25年)1月份,因为成本、费用的入账,开票与入账的跨度在三个月以内都是合理的。
请问其他应付款多了几块钱跟发票不相等,外账该怎么做账处理?
你好,利润表营业收入本期金额和本年累计金额怎么填? 例如1~3月开票总额是1万,其中3月开票总额是8000,申报第一季度利润表时本期金额是填1万吗?本年累计金额系统自动生成是吗
上年度没有发票的费用计入成本 ,现在要如何调整
一个地方上班太闲 太安逸了并不是什么好事,应该找个能锻炼自己 让自己有所提高的工作是吗,老师
老师,公司全款购买了一台车,做完凭证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怎么没体现出来?
老师,企业上年第三季度盈利4万多,然后今年第三季度利润是负数,会有风险预警么,今年预提和补记了一些费用,
超市报损的商品怎么做账务处理
我司是食材配送公司,这种鸡块(速冻,开票税收分类是什么?税率是多少,查了税收编码,显示是肉及肉制品,但是更像方便食品(速冻)
老师,这个公司是做无人机行业的,给你看一下他们的经营范围,这种公司是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吗?经营范围包含: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专业设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软件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地理遥感信息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建筑企业的毛利率和所得税的行业税负在多少范围
老师,还有个问题就是,如果我在9月冲回6月结转成本那笔账的话,那我还得更正申报二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的申报表吗?
您好,9 月冲回 6 月已结转的成本,会导致二季度(4-6 月)利润数据变动,理论上需更正二季度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但实务中,若二季度预缴时已按当时账务数据如实申报,且冲回调整属于 “会计差错更正”,可先在 9 月账务中调整,待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次年 5 月 31 日前) 时统一调整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无需单独更正二季度预缴表,避免频繁修改报表;若冲回金额较大导致二季度预缴税款偏差明显,也可选择更正,具体可结合当地税务局对小规模纳税人预缴申报的宽松度灵活处理,核心是确保年度汇算数据准确
老师,我问了下其他同事,她们也基本是次月开具上月发票,他们在当月也都没做未开票收入,但是他们不像我这种提前结转开票上月的成本,比如10月开具9月发票,他们就是在10月结转9月收入对应的9月成本
您好,同事“10月开票时同步结转9月成本”的做法,本质是按“开票时间”而非“权责发生制”处理,虽能避免“先记无票收入”的操作,且对全年利润总额影响较小(9月成本延迟至10月结转,仅跨月不跨年),但严格来说仍不符合“收入成本配比原则”(9月成本未与9月实际业务期匹配);不过实务中,部分小规模纳税人因账务简化会采用此方式,只要确保“成本与对应收入在同一年度内结转”(不跨年),且全年数据准确,税务核查时通常可接受,你若想简化操作也可参考,但需注意避免成本跨年结转(如12月成本拖到次年1月结转),以免影响年度汇算。
老师,他们这种做的话,就是会出现12月成本拖到次年1月结转啊,因为12月份的发票可能在1月才开具,那不就是在1月确认12月收入,在1月结转12月成本了吗?
您好,同事这种做法确实会出现“12月成本次年1月结转”的情况,这会导致成本跨年度,严格来说既违反“收入成本配比原则”,也可能影响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12月成本本应计入当年扣除,却延迟到次年);实务中,若1月结转的12月成本金额较小,且能在次年汇算清缴前补充完整凭证,部分税务局可能默认通过,但一旦金额较大或被核查,大概率需要调整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存在补税风险,建议尽量避免,可在12月先暂估结转成本,次年1月开票后再调整差异,确保成本计入当年。
老师,那像他们那种做法的话,就是要在12月份暂估结转12月份的成本,但是12月份的发票又是在次年1月才开具啊
您好,同事若想避免12月成本跨年,可在12月按实际发生的成本金额暂估结转(无需发票),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付账款-暂估”;次年1月收到12月成本发票时,先红字冲销12月的暂估分录,再按发票金额做正确的成本分录,这样既能保证12月成本计入当年(符合配比原则),又能在次年用真实发票完成账务更正,避免成本跨年带来的汇算风险,同时不影响1月开票确认12月收入的操作习惯。
老师,您说的7-9 月申报的 6-8 月收入,应将 6 月已提前结转的成本冲回,重新结转到 7-9 月对应收入期。我是冲回6月结转成本和重新结转在7-9月。那我都做在9月份的话,一正一负不就抵消了啊
您好,将冲回6月成本和重新结转至7-9月都做在9月,表面看分录一正一负会抵消,但实际需区分“冲回”和“结转”的对应对象:冲回的是6月多转或错期的成本(如分录“借:库存商品,贷:主营业务成本”),重新结转的是7-9月确认6月收入时对应的成本(如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两者金额相等时,9月“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总额不变,但能修正“6月成本错期、7-9月成本缺失”的问题,让成本最终归属到与收入匹配的7-9月,保证季度数据准确,而非单纯的数字抵消。
老师,我这样做了以后,还是感觉不对啊,一负一正都抵消了,相当于6月成本还是没结转啊。本期7-9月的成本就只有4万多了
您好,操作逻辑有误,冲减 6 月成本后应将其结转到7-9 月对应收入期(而非 9 月成本),需重新做 “借:主营业务成本(7-9 月确认 6 月收入部分),贷:库存商品” 的分录,才能将 6 月成本归属到正确期间,否则仅冲减不重新分配会导致 7-9 月成本仍缺失,需立即调整账务,确保 6 月成本与 7-9 月确认的 6 月收入匹配
老师,您说的这段话我没看懂。就是“冲减 6 月成本后应将其结转到7-9 月对应收入期(而非 9 月成本),需重新做 “借:主营业务成本(7-9 月确认 6 月收入部分),贷:库存商品” 的分录”。我截图的那两笔,只需要做冲减6月结转成本的那笔吗?冲减了以后难道不是按6月结转成本的再重新结转吗?但是这就会导致一负一正抵消了啊
您好,冲减 6 月成本后,需针对7-9 月确认的 6 月收入部分,单独做 “借:主营业务成本(对应 6 月收入的成本金额),贷:库存商品” 的分录,而非直接冲减后又按 9 月成本结转,这样才能将 6 月成本分配到 7-9 月,避免一负一正抵消,确保 7-9 月成本包含 6 月应匹配的部分。
老师,我冲销了后,又做9月成本结转,意思就是在9月又重新结转的6月成本。金额是6月结转成本的金额啊。冲销的是6月结转成本的,重新结转的也是6月结转成本的啊
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您好,错把冲销的 6 月成本重新结转为 9 月成本,导致 6 月成本未与 7-9 月确认的 6 月收入匹配,应针对 7-9 月确认的 6 月收入部分,单独做 “借:主营业务成本(对应 6 月收入的成本金额),贷:库存商品” 的分录,才能让 6 月成本归属到正确期间。
老师,我冲销的是6月成本,重新结转的也是6月成本。就是我截图的这两笔。但是就是有个问题,这一负一正就抵消了6月成本了啊
您好,错误地将冲销的 6 月成本重新结转为 9 月成本,导致 6 月成本未与 7-9 月确认的 6 月收入匹配,需改为针对 7-9 月确认的 6 月收入部分,单独做 “借:主营业务成本(对应 6 月收入的成本金额),贷:库存商品” 的分录,才能让 6 月成本归属到正确期间,避免一负一正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