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借 银行存款34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 1700 其他应付款 1700

我想问一下。我们长租房他有押金跟房租, 比如说他是4月18号来住的,住到5月18号,押金1700,房租1700。那这个钱我应该怎么做账呢?我做汇总做四月份的汇总的时候,那这个算是四月份还是算五月份的收入呢,怎么列入进去呢?
老师 我们五月份都用的是即期汇率 我想问您一下结汇应该怎么做分录 我们下班了 我忘记具体的数字了 我跟您大概说一下 ,假如5月10号汇率是6 ,5月10号收入一笔款100美元,借:银行存款 100×6 贷 :应收账款 100×6 ,我们30号结汇了 20美元,收到100的人民币(30号银行的汇率是5 ,但30号网上的中间价汇率是4)这结汇怎么做分录呢? 借方 肯定是人民币100 那贷方是20乘多少呢?????
老师 我们五月份都用的是即期汇率 我想问您一下结汇应该怎么做分录 我们下班了 我忘记具体的数字了 我跟您大概说一下 ,假如5月10号汇率是6 ,5月10号收入一笔款100美元,借:银行存款 100×6 贷 :应收账款 100×6 ,我们30号结汇了 20美元,收到100的人民币(30号银行的汇率是5 ,但30号网上的中间价汇率是4)这结汇怎么做分录呢? 借方 肯定是人民币100 那贷方是20乘多少呢???????????
这个52.5是4月份发给客户的,总部直发给客户的样品,我们分公司的客户,总部和我们分公司不在一个省,分公司跟总部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以上个月做账的时候我听总部会计的在4月份的账套里做了暂估入库,5月10号左右收到了总部开过来的专票,所以我在这个月初把5.66进项专票税额给抵扣了下,不过报税的时候有个老师让我0申报,说是免费给客户不算收入,还让我把4月份做的暂估删了,5月份账套里只记了借销售费用52.5 贷应付账款-总部52.5,那位老师还说让我7月报税的时候去税务局把认证的5.66可抵扣进项税给转出来。今天总部会计审账的时候跟我说必须把暂估加进去,我就写了下面的会计分录,请问我做的会计分录可以吗?需要改吗?改的话怎么写合适?应该写待认证进项税额吗?下月不用把认证后的进项税额转出了吧?老师
这个52.5是4月份发给客户的,总部直发给客户的样品,我们分公司的客户,总部和我们分公司不在一个省,分公司跟总部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以上个月做账的时候我听总部会计的在4月份的账套里做了暂估入库,5月10号左右收到了总部开过来的专票,所以我在这个月初把5.66进项专票税额给抵扣了下,不过报税的时候有个老师让我0申报,说是免费给客户不算收入,还让我把4月份做的暂估删了,5月份账套里只记了借销售费用52.5 贷应付账款-总部52.5,那位老师还说让我7月报税的时候去税务局把认证的5.66可抵扣进项税给转出来。今天总部会计审账的时候跟我说必须把暂估加进去,我就写了下面的会计分录,请问我做的会计分录可以吗?需要改吗?改的话怎么写合适?应该写待认证进项税额吗?下月不用把认证后的进项税额转出了吧?老师
老师,你好!请问2025年的汇算清缴,税局要求2024年的成本转出,需要补缴所得税和滞纳金,正确的会计分录应该怎么做?
货物已经报关出口,中途改了成交方式怎么办?比如,本来谈好的fob 改成cif 了,但是用fob已经报关了,客户后面说用我们的货代,把运费跟货款一起打了,
请董老师和朴老师解答,请问老师,我画问号的选项,为什么不算债务重组,这里应该说的是可转换公司债券,它也有权益成分,以后可以转股,也属于资产啊
平时临时工的工资 发放 让他开油票来支出去可以吗 或者让他找家公司开票 不做工资了
我们个体工商户是洗浴会所加住宿,4个股东,有一天我们老板娘接了个电话,让她支出50万,然后她就给我开了张条,写着收回成本50万,请问这个怎么记
老师,怎么直接看银行回单算出来扣的社保,个人承担多少,公司承担多少哈
阿里巴巴国际站收入怎么确定?阿里巴巴国际站。收款-退款-扣款-运费,才是收到的款项。阿里巴巴国际站推送给税局的收入是收款-退款后的收入。实际,并未收到这么多款。 扣款和运费,是属于费用,你们应该计入费用。这个是没问题的。 问题是,这运费是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没有发票,怎么确定费用?
我们公司是一般纳税人,生产制造型企业,今年公司停产了,和母公司签订了一份服务协议,这边代付母公司销售的工资,母公司根据我们付的工资加3%给我们算服务费,请问我们公司这个账要怎么做?
平时临时工的工资 发放 让他开油票来支出去可以吗 或者让他找家公司开票 不做工资了
这道题用(大股×大利-小股×小利息)÷(大股数-小股数)怎么是2000?
做到4月还是5月去?
你好,需要按照天数分摊,分别计入四月和五月
那会计分录就不能按照你上面那么来做了,要拆开分别计算,对吗
是的,1700收入需要分拆。
考勤扣款怎么算的呀
你好,比如第一个人,(4500/应出勤天数)×缺勤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