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既然是采用售价金额法核算,那购进的时候就是按售价入账,而不是按购进成本入账的

老师,酒店行业的商品销售部,采用售价金额法核算,为什么购入时进项税也按售价的来计算呢?
购入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按照验收入库商品的售价: 借:库存商品(售价) 贷:银行存款(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 是这么写分录吗?
购入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按照验收入库商品的售价: 借:库存商品(售价) 贷:银行存款(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 是这么写分录吗?
购入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按照验收入库商品的售价: 借:库存商品(售价) 贷:银行存款(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 是这么写分录吗?
购入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按照验收入库商品的售价: 借:库存商品(售价) 贷:银行存款(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 是这么写分录吗?
小规模企业税局通知补申报2015看收入所交的税款怎样入帐分录怎样做
我兼职的一家成品油公司,因为做不出危化证,所以不能进票面税收分类是“柴油”的库存商品,只能进税收分类是“燃料油”的库存商品,但是现在市面上在流通的基本上是“柴油”类的成品油了,导致目前公司销项基本没有在出去,进项也基本没有在进来,库存商品还有100多万,按这库存商品不含税的0.13算,进项税额应该还有158955.41元,但实际上我还有139882.66元(未抵扣)+36008.85(留抵)=175891.51元,175891.51-158955.41=16936.10元,进项比库存多16936.10元(导致进项比销项多的原因是,前面一两年购进一辆进项税额大概有七八万的汽车,目前还没消耗完)。
不超过500元的零星支出怎么入账,无票
其他应付款这个科目年度怎么调,他跟什么科目可以重分类
老师,请问一个厂房,他是固定资产等于就是没有发票。没有发票呢,就直接做在建工程那里。在建工程也不抵扣嘛,等于也不折旧啊,但是又会收别人这个厂房的租赁费,然后正常的这样交税,这个在建工程不动它。长期不动有影响吗?
老师个体工商户都报哪些税
老师 我们买的试剂送给客户 这种该怎么做分录啊
老师,个税没有申报有什么影响
你好老师生产制造企业,准备阶段的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可以暂时不用摊销,直至生产时再摊销可以吗
我们是医疗机构,开医疗发票是免税的,同时我家做个理财,有7万的收益,这7万需要按照一个点交增值税吗(小规模),但季度开票没有超过30万也需要交增值税吗?
那这样的话,别人给我开的购入商品的发票上的进项税跟购入分录的进项就不一致了
你好,进项税额还是一致的,只是库存商品金额不一致而已(因为购进按售价入账)
老师,为什么我分别计算它的期末进销差价率、差价金额,与汇总计算的不一致呢?汇总的是实际销售成本466640元,我分别计算的是475000元。
你好,你能把你分别计算与汇总计算的步骤列一下吗,这样我才知道你为什么二者计算的结果不一致的
老师,这是分别计算,汇总计算的公式步骤,您看一下图片最顶有公式可以看到
你好,你提供的图片有些模糊,看不清楚具体的计算公式的 正常来说分别计算,与汇总计算的成本应当一致才是的
百货组期初库存商品成本15万,期初库存商品售价20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5万。本期购入商品成本30万,本期购入商品售价40万,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10万。本期实际销售收入30万,则计算出进销差价率=(5万+10万)÷(20万+40万)=25%,进销差价=30万×25%=75000,则本月实际销售成本=30万-75000=225000对吗
你好,是的,是这样计算本期实际销售成本的
服装组期初库存商品成本20万,期初库存商品售价40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20万。本期购入商品成本40万,本期购入商品售价80万,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40万。本期实际销售收入50万,则进销差价率=(20万+40万)÷(40万+80万)=50%,进销差价=50万×50%=25万,则本月实际销售成本=50万-25万=25万对吗? 那么服装组+百货组实际成本=25万+22.5万=47.5万。 可按汇总算,商品进销差价=(25万+5万)÷(6万+12万)×100%=41.67%,结转商品进销差价=(30万+50万)×41.67%=333360,实际销售成本=(30万+50万)-333360=8360不一致
你好,服装与百货是不同的明细,需要分别 计算,不能把不同的货物放在一起笼统的计算进销差价率的
老师,百货组里面也有很多不同的明细,为什么这个又能放在一起计算呢? 还有一个就是售价金额法不用考虑存货跌价准备的吗?
你好,百货组里面也有很多不同的明细,如果不同明细进销差价率是一样的,可以放在一起,不一样就不可以放在一起的 售价金额法通常是不用考虑 存货跌价准备的
进销差价率是要到月底才能统一计算出来吗,能不能有方法预知呢
你好,进销差价率是要到月底才能统一计算出来的,无法预知的 进销差价率=(期初进销差价%2B本期购进进销差价)/(期初售价%2B本期购进产品售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