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您有一个固定资产购进时100,会计按5年折旧,税法按10年折旧。直线法,没残值 那么第一年折旧后,会计的固定资产价值为80,税法为90 这个会计上减少利润20,税法上减少利润10,就相当于是税法上多交了税,后面可以抵扣,所以属于可抵扣差异,这属于递延所得税资产
为啥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啥呢,我问的为啥,看不懂我问的就不要回了,看懂的回
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的 175%,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何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老师,帮我解释一下,想不通
最后一题的最后两问的答案看不懂呢 比如: 正确答案:2x20 年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 600 万元,计税基础为1 200 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 600 万元(1200-600),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00x12.5%+400x25%=125(万元); 我认这的答案是: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0x12.5%=75(万元)(减半征收嘛)。 又如:第(4)问答案中的“转回固定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00”数据又从哪里来的呢?
还请老师帮忙看下业务5,我有两个疑问,他2018年的时候并没有形成无形资产为啥还要180×75%,还有就是不是说无形资产他不计入递延所得税吗,为啥还要确认暂时性差异呢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为什么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什么),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什么),这段话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