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提供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20号)(下简称“本公告”)规定,纳税人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所需资料和流程如下: 1.纳税人申请办理留抵退税,应于符合留抵退税条件的次月起,在增值税纳税申报期(以下称申报期)内,完成本期增值税纳税申报后,通过电子税务局或办税服务厅提交《退(抵)税申请表》。 2.纳税人既申报免抵退税又申请办理留抵退税的,税务机关应先办理免抵退税。办理免抵退税后,纳税人仍符合留抵退税条件的,再办理留抵退税。 3.税务机关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原则办理留抵退税。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是否符合留抵退税条件、当期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等进行审核确认,并将审核结果告知纳税人。 4.纳税人符合留抵退税条件且不存在本公告第十二条所列情形的,税务机关应自受理留抵退税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向纳税人出具准予留抵退税的《税务事项通知书》。 5.纳税人不符合留抵退税条件的,不予留抵退税。税务机关应自受理留抵退税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向纳税人出具不予留抵退税的《税务事项通知书》。 6.本公告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应该递交的材料
我不知道怎么处理啦。增值税留抵,举例子:进项税:30万,销项税:45万,增值税上期留抵:6万,加计递减上期留抵15万。我这个月应该:45-30-6=9万,(这是我应该交的增值税)因为有加计递减留抵15万,用了9万加计递减留抵。所以这个月不用交税,我是用的9万加计递减需不需要在账上体现? 本月处理:结转本月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9万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9万 次月---月初抵减、交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9万 贷: 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9万 我现在就不知道次月这个,是在本月处理,还是次月处理。
老师好留抵退税是不是应该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啊?
老师好,我司一般纳税企业,收到税务局退的增值税留底退税,以下账务处理对吗 转出留抵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增增税留抵掊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收到退税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增值税留抵税
老师,增值税留抵退税了,增值税及附加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中可用于扣除的增值税留抵退税额使用情况那应该怎么填写
小规模企业所得税按多少申报
老师,个人开具挖土机,给公司开具发什么名称的发票?
老师,利润表中的本期金额也是填写的是1-9月的累计数是吗
老师好,我们是房产中介公司,上面对接开发商,下面对接其他中介公司。现在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开给开发商的是推广费发票,但下面的公司开给我们的是中介服务费发票,这种情况是不是有风险?怎么解决?
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有个资产损失,那公司收不回来的款是不是也要填上,是劳务人员给他们多付了,每月都会有几千块
建筑业临时工工资直接计入工程施工-人工费,个税申报过,这个临时工工资要从应付职工薪酬过一下吗
老师你好,2025年第三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的薪酬,成本部分包含劳务派遣工资吗?劳务派遣工资我们是付给派遣公司的
100×(1+10%)3=133.1是怎么算的呢?不懂了
老师,企业实际发生职工教育经费60万,税法上的限额是68万,去年还有20万教育经费没有扣除,今年该怎么样调整呢
现在就是我们是个研发型企业,研发一款医疗器械,细胞扩增装置,然后22年到现在,因为这个研发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我一直把投入的资金进行费用化,现在上个月和这个月卖出了研发出的机器,就是有收入了,现在就是有收入,但是没有库存商品,也就是没有主营业务成本,这个应该怎么办
有没有通俗一点的资料名称汇总呢,南京市的
你好南京当地的 没有的;上面就是官网发的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20号)规定 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以下称符合留抵退税条件)的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一)自2019年4月税款所属期起,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增量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 (二)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 (三)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的; (四)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的; (五)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的。 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3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 三、纳税人申请办理留抵退税,应于符合留抵退税条件的次月起,在增值税纳税申报期(以下称申报期)内,完成本期增值税纳税申报后,通过电子税务局或办税服务厅提交《退(抵)税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