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应付工资10949.12 贷应交税费-个税17.85 其他应收款-个人社保354.07 银行存款10577.2 这时候是你之前做的分录,你的个税计提了17.85,对吧,然后你实际交了90元,是这样理解吗
老师晚上好,请教个问题,我公司是销售半挂车的行业,买车过程中,有很多客户为了贷款,户头挂到我单位名下,当时会计把这些挂靠的汽车,误入了固定资产科目,并且把车辆购置税也计入到固定资产科目了,现在税局要求把这些汽车转入存货,再开票出去,老师我有个问题很疑惑,当时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是按不含税价计入原值的,可现在往出开票时还按固定资产原值开票吗?对这问题很疑惑,请老师指点一下,谢谢老师
有哪位老师把这个疑惑能帮我解决一下,关于个税和工资表存在跨月的误差。
老师你好?有亇问题螥我想问你一下!我单位2021年个税申报表已经申报过J,已经计入当期成本,只是实发工资没有支付,因为单位没有钱,应付工资余额就放在贷方了,有位员工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没有申报,说没拿到工资,于是我就去大厅更改2021年个人所得税申报表,这样以来是跨年度更改,牵涉到去年汇兑清缴表,请问老师这账务怎么处理你能把一个完整的会计分录作一下吗?谢谢老师!
老师,您好,关于个税的问题,员工工资15000元,交个税比较多,如果工资表中把工资分摊一下,有出差补助 误餐补助 降暑费用这些,这几项是不是直接免个税的,这三项有没有金额要求的,像降暑这个广东这边6-10月规定的300元/月,企业可以多写一些吗
我想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任务是分析三个报表和主要财务指标(盈利、营运、偿债能力)。 有三个报表我每一个报表都要分析,那么我每个报表分析的重点是什么呢?或者说我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个报表上?我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让外部投资者对企业内部进行分析了解,求老师为我解答一下疑惑,最好有目录,谢谢!!!
我们和业主签了一份合同,总共700,000,其中业主支付65万,还有5万是政府补贴的,那么,请问我开票的话,政府补贴的50,000我是开政府补贴不征税的发票吗?还是700,000全额开给业主。
老师,对方银行账号有问题,想我们付支票,是否有风险?
老师 公司是做光伏发电项目的 有个问题就是一部分人投资了某个项目 这些人不是公司的股东 也不是公司人员 然后项目有了收益 给他们分配 这些款项入在什么科目呀 要给办个税吗
投资收益的计算依据是什么?
甲债权人的分录为啥不写销项税老师??我自己写的,
请贾苹果老师回答,其他人勿接,否则差评谢谢,请问老师重分类在哪里学的?是注会吗?学这个跟什么联系在一起才好学
老师,我们老板有两个公司,我去了,我申报个税的话,在哪个公司申报比较好呢?
出口备案单证,港杂费的发票品名应该要开什么的?如果发票品名是开*经纪代理服务*代理运费是有什么影响?
老师,请问下公司的宽带网费,可以开专票吗
我们买了一层楼,还没营业,正在装修,这期间花的费用是不是可以计入到管理费用-开办费
这这个实际交的个税其实是9月份工资的,10月份工资的个税是17.85,我在11月份才发工资,12月申报个税,所以就是工资先发,个税后报,两者不能一致
那你这个不需要调整,你相当于,九月个税十月工资扣,十月个税十一月工资扣,这个也没有问题的
那我就做工资表把个税部门也延迟一个月是吧!因为做账老是对不上,工资表上是扣了,实际我们是没有交,扣的又是上月部分,我计提发放都特别不便。
同学,你好,这个没有关系的,只要总体按申报表计提扣了个税就行
那这个个税预扣与发放分录怎么写?不然就是账做不平,我之前都是直接扣掉,肯定缺一步
借应付工资10949.12 贷应交税费-个税17.85----这个相当于计提分录 其他应收款-个人社保354.07 银行存款10577.2 交的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那我实缴就是次月做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17.85 贷:银行存款 而本月的个就是上月计提的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90 贷:银行存款90 以此类推是这样的吗?老师
你计提的分录是,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你交的时候,才是上面的分录
对,我平时计提就是和交的都做一样了,就和工资表不一致了。我平时是交的本月才计提,所以就岔路了
是了,所以你再缕一缕,看看问题。
工资个税是不是都要提前一个月计提,但是我们公司是25号发工资,15号之前工资表都没有做出来,要是我后面按这样做,还要补计提一笔是不是呢?
我们企业一般是三月工资,四月计提并发放,五月申报个税
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就是工资表个税和实缴个税月份没有分清楚
你四月计提个税的时候就要确认个差不多,然后五月进行申报,有差可以后期做调整
调整那个怎么做?
你下次工资做账的时候,把个税按之前的差再和你应该计提的合计做到工资表里,所以你计提的就是已经调好的个税
调到应发的工资里面啊!这样还不错,学到了
同学,你好,好的,一天了,终于明白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