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有哪位老师把这个疑惑能帮我解决一下,关于个税和工资表存在跨月的误差。

有哪位老师把这个疑惑能帮我解决一下,关于个税和工资表存在跨月的误差。
2021-12-10 14:55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1-12-10 14:58

借应付工资10949.12 贷应交税费-个税17.85 其他应收款-个人社保354.07 银行存款10577.2 这时候是你之前做的分录,你的个税计提了17.85,对吧,然后你实际交了90元,是这样理解吗

头像
快账用户4589 追问 2021-12-10 14:59

这这个实际交的个税其实是9月份工资的,10月份工资的个税是17.85,我在11月份才发工资,12月申报个税,所以就是工资先发,个税后报,两者不能一致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1-12-10 15:01

那你这个不需要调整,你相当于,九月个税十月工资扣,十月个税十一月工资扣,这个也没有问题的

头像
快账用户4589 追问 2021-12-10 15:02

那我就做工资表把个税部门也延迟一个月是吧!因为做账老是对不上,工资表上是扣了,实际我们是没有交,扣的又是上月部分,我计提发放都特别不便。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1-12-10 15:05

同学,你好,这个没有关系的,只要总体按申报表计提扣了个税就行

头像
快账用户4589 追问 2021-12-10 15:08

那这个个税预扣与发放分录怎么写?不然就是账做不平,我之前都是直接扣掉,肯定缺一步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1-12-10 15:09

借应付工资10949.12 贷应交税费-个税17.85----这个相当于计提分录 其他应收款-个人社保354.07 银行存款10577.2 交的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头像
快账用户4589 追问 2021-12-10 15:11

那我实缴就是次月做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17.85 贷:银行存款 而本月的个就是上月计提的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90 贷:银行存款90 以此类推是这样的吗?老师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1-12-10 15:12

你计提的分录是,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你交的时候,才是上面的分录

头像
快账用户4589 追问 2021-12-10 15:14

对,我平时计提就是和交的都做一样了,就和工资表不一致了。我平时是交的本月才计提,所以就岔路了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1-12-10 15:16

是了,所以你再缕一缕,看看问题。

头像
快账用户4589 追问 2021-12-10 15:22

工资个税是不是都要提前一个月计提,但是我们公司是25号发工资,15号之前工资表都没有做出来,要是我后面按这样做,还要补计提一笔是不是呢?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1-12-10 17:41

我们企业一般是三月工资,四月计提并发放,五月申报个税

头像
快账用户4589 追问 2021-12-10 17:44

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就是工资表个税和实缴个税月份没有分清楚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1-12-10 17:48

你四月计提个税的时候就要确认个差不多,然后五月进行申报,有差可以后期做调整

头像
快账用户4589 追问 2021-12-10 17:49

调整那个怎么做?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1-12-10 17:51

你下次工资做账的时候,把个税按之前的差再和你应该计提的合计做到工资表里,所以你计提的就是已经调好的个税

头像
快账用户4589 追问 2021-12-10 17:52

调到应发的工资里面啊!这样还不错,学到了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1-12-10 18:03

同学,你好,好的,一天了,终于明白了,加油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借应付工资10949.12 贷应交税费-个税17.85 其他应收款-个人社保354.07 银行存款10577.2 这时候是你之前做的分录,你的个税计提了17.85,对吧,然后你实际交了90元,是这样理解吗
2021-12-10
您好,就是把总工资/(在产品约当产量%2B产成品产量)=分配率,再用分配率乘以各自产量。
2020-12-01
同学你好 要让老板个人卡直接发工资就可以了呀 为啥让你发 这样对你真的有风险的
2023-01-10
同学你好 因为没有收入所以是负数 2.零基预算方法 3.需要尽快收到学费
2021-06-08
同学您好,我们分析这些能力的时候主要是看以下的指标的,一般情况下,选取里面的指标做对比就行了: 一、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2.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3.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4.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2B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5.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6.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经营效益越高。 二、偿债能力分析 1.净运营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进行比较分析。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4.现金比率=(货币资金%2B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5.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6.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该比值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7.产权比率与权益乘数: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产权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8.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2B利息费用%2B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9.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10.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比率越高,偿还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三、营运能力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存货);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4.净营运资本周转率:净营运资本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与收入比=净营运资本÷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6.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022-10-24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