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这个意思是甲公司和乙公司 只有达成一致 才能对丙公司实施控制 这样 甲公司/乙公司 都对丙公司 按权益法核算的
老师我想问取得60%成本是6000吗?为什么不是净资产公允价值12000*60%=7200? 甲公司2016年至2020年发生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如下: (1)甲公司2016年5月20日以银行存款6000万元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2018年12月30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的1/3出售给非关联方,取得价款3600万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在出售20%的股权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能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
1.丙公司为甲、乙公司的母公司。2018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7000万元取得乙公司60%有表决权的股份,另以银行存款100万元支付了与合并直接相关的中介费用,当日办妥相关股权转划手续后,取得了乙公司的控制权;乙公司在丙公司合并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9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日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万元。 A 7100 B 7000 C 5400 D 5500 老师:这个题目我理解的初始是我花了多少钱,花了7000万元,而入账价值才是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5400。是不是这样理解,只有在权益 法下才存在什么初始投资成本和入账价值的概念,而在成本法下,又是同控就没有初始和入账一说,都是按账面份额?那要不是同控呢,也就只有含税的付出代价作为初始投资或入账价值??
@小胡涂老师,你好。我举一个例子,问题在后面。 甲、乙共同投资新设企业丙,丙的注册资本100万,甲乙各持股50%,因为乙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甲实缴出资200万元,仅占丙实收资本的20%,乙未实缴出资。对该业务,丙编写的会计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200 贷:实收资本-甲企业 2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80 丙企业收到甲企业的200万元投资后,将180万元资本公积全部转增实收资本,并相应调增了注册资本,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80 贷:实收资本-甲企业 90 实收资本-乙企业 90 我的问题是: ①为了保持甲乙认缴资本的构成比例,是不是最低要把丙公司的注册资本调整至220万,只有这样,甲公司20(实缴)+90(转增)=110,乙企业未实缴,但转增90,尚未实缴的部分是20。 ②长期股权投资中,确定持股比例,是按照实缴比例还是认缴比例? ③长期股权投资中,假如一家企业购买一定比例股权,该股权只实缴了一半,未实缴的一半怎么办?
老师最后一问,共同控制和被投资方是什么关系呢,假如甲乙共同控制,把甲乙加在一起看成母公司可以吗,比如丙公司,能控制丙公司吗,还是说甲乙赚了或赔了都有丙公司来决定,就不懂主体关系,谢谢老师
22.2×20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300万元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50万元(与账面价值相同)。2×21年10月1日,乙公司向非关联方丙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增资270万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乙公司增发股票后,甲公司对乙公司持股比例下降为40%,对乙公司丧失控制权但仍具有重大影响。2×20年1月1日至2×21年10月1日期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50万元,假定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2×21年10月1日,甲公司因股权稀释个别财务报表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A.确认其他综合收益8万元B.确认投资收益-42万元C.确认其他综合收益-42万元D.确认投资收益8万元股权被动稀释的影响不应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吗?另外计算持股比例下降部分对应的账面价值为什么不加上净利润?感谢老师们解答~
老师,你好,我老板跟他朋友合伙成立一家公司,我公司出料体,人工,他朋友出包材啥的,现在他朋友从这个公司拿货出去,老板让我问他朋友,他朋友说工厂9元,新公司结算按12元,相当于一盒新公司挣3元利润。我问老板,老板说把料体成本先收回来,料体是他朋友付的,那他朋友拿货价是按9元还是12元的价格收呢
单位买的门,分录怎么写
老师、本月开错的(红字)发票,又开了一张正确的、开错这一张是不是不用登记任何凭证就可以了?
老师您好提前收货款并发货分录怎么写
老师!请问公转私有什么合理的办法吗?
老师,请问红色对还是黑色对
请问老师,做汇算清缴,单位的同事,把个税申报表里按照劳务费申报的都调增了,他说都按照无发票处理,请问正确么?
请问老师,实习生的工资,每月按时发放的按照劳务费申报还是按照工资申报呢?
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不应该按月计算吗?对这题的答案理解不了,请老师指教
上月开了5万的增值税发票,这个水利建设专项收入怎么申报,要不要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