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所以没有暂时性差异。 后面是合并报表认可公公允价值作为账面价值,而计税基础等于原来的账面,此时账面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会有暂时性差异。 账面计税基础一致是没有暂时性差异的,不一致会有暂时性差异。

请问下面两段话有什么区别,一会儿说计入资本公积,一会儿又计入商誉,搞不清: 1.非同控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计入资本公积 2.非同一控制下免税合并形成的商誉,由于商誉本身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商誉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因为如果要确认,必然增加商誉的账面价值,由此商誉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又有差异,如此形成循环,所以准则规定这种情况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但是如果是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税合并中取得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此时应该调整合并时确认的商誉的金额。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1.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2.非同控合并报表购买日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应科目为资本公积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1.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2.非同控合并报表购买日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应科目为资本公积
(1)在合并情况下,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被购买方的账面价值,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 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对应科目为商誉。 (2)在并情况下,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因企业合并成本固定、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 债,则减少考虑递延所得税后被购买方可辨 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 断循环状态。 请问以上(1)和(2)都是属于非同一控制免税合并的递延所得税处理方法,为什么处理方法不一样?
(1)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确认了商誉并且按照所得税法规的规定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如:吸收合并时应税合并,初始确认时不产生暂时性差异)的;(2)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请问上述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而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产生暂时性差异。请问两者区别在哪里?
开进来的加油ic卡充值款入什么分录
公司的法人是女老板她妈,然后商场开了两个门店,有的商品是给客户开发票的,有些商品客户是不要发票的,有些钱直接转女老板个人微信和支付宝算偷税漏税?好像商场会统计各家的收入,是商场报税这个?帮我分析一下,涉及不涉及偷税漏税,虽然是她妈妈公司,实际操作人都是这个女老板,如果算偷税漏税,该怎么举报他家,搜集什么证据,老板太坏了,举报他家,他会不会报复我
抖音直播的小规模电商公司,现在年销售流水1400万,想保住小规模身份,怎样拆分流水?具体操作如何?
老师,如果只是调账退回多收的金额,是不是在做账月末洁转收支时不结转。
1. 资产确认与计量:请结合我公司业务,简述: a) 我公司是一般纳税人从某合作社采购一批大豆用于贸易,其入账成本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b)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票面金额为100万元,税额为3万元。请写出采购入库时的会计分录。随后,我公司将该批大豆全部销售给下游客户,不含税售价为12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9%。请写出确认销售收入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完整会计分录。2. 流程管理与内部控制:我公司有一家分公司,主要负责区域性的农产品销售。作为总公司财务,请列举在分公司的资金拨付、收入上缴和费用报销这三个环节,应建立哪些关键的内控制度以确保财务合规和资金安全?
老师,你好,请问是算城镇土地使用印花税都要用原面积减掉使用面积吗?
老师 你好 请问算印花税房地产印花税解题是怎样的解法啊?不知道为什么要1-20%,为什么要乘1.2%,为什么要用80*12%?
公司注销需要提前准备什么?
老师,在淘宝卖货的商家,从千牛后台导出的订单明细表是在淘宝的所有店铺的数据吗?还是可以选择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导出数据?因为在淘宝卖货的商家大概率有很多个店。
受益人备案,我们公司法人股东占股10%这个需要备案这个法人股东里面的自然人嘛
你好 请问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的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那么如果账面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计税基础也同样以公允价值计量,所以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吗?请问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的账务处理的异同点?
你好 请问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的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那么如果账面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计税基础也同样以公允价值计量,所以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吗?--题目说的是免税的吸收合并,免税,计税基础是原账面,账面价值也是原账面,如果你说按公允,则是应税合并,应税,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都是按公允,也是没有差异的。 请问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的账务处理的异同点?--吸收合并在个别报表确认具体资产负债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控股合并确认长投。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如果是应税合并,由于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如果吸收合并是免税合并,由于计税基础等于零,形成暂时性差异,但不做递延所得税负债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无论是应税还是免税,由于账面价值反映公允价值,计税基础反映原购买方计税基础,所以都会形成暂时性差异,并做递延所得税处理。 请问以上理解对吗?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如果是应税合并,由于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不产生暂时性差异,--是的。 如果吸收合并是免税合并,由于计税基础等于零,形成暂时性差异,但不做递延所得税负债处理;----如果免税,则是,税法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都是认可原账面价值,没有差异。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无论是应税还是免税,由于账面价值反映公允价值,计税基础反映原购买方计税基础,所以都会形成暂时性差异,并做递延所得税处理。--感觉你有些乱了,你先按原文掌握,先背下来,以后再慢慢理解。----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请问以上理解对吗?
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 请问上述的“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这句话如何理解?是指现在的购买方的计税基础是根据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与其持股比例计算的,还是现在的购买方计税基础等于被购买方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呢?这里“现购买方”与“原购买方”是什么关系呢?
请问上述的“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这句话如何理解?---就是比如购买方的存货,成本是100,计税基础认可成本就是100,出售了卖价120,则利润120-100=20,按20交税,维持原来的计税基础也就是税法认可的成本是100,(如果存货评估的公允价值是105,而税法认可105作为计税基础,就是没有维持原来的计税基础。出售按120-105=15交税) 是指现在的购买方的计税基础是根据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与其持股比例计算的,还是现在的购买方计税基础等于被购买方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呢?--和持股比例无关,而是现在的购买方计税基础等于被购买方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 这里“现购买方”与“原购买方”是什么关系呢?原购买方是出售方,把企业卖给了现在的购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