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同学 全年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16000-2500-3000-5000)*12%2B30000*0.8%2B2000*0.8*0.7%2B30000*0.8%2B2000*0.8=116720 全年综合所得应纳税=116720*10%-2520=9152 已被支付方足额预扣预缴税额合计10128元,应退税10128-9152=976
中国居民刘某月工资16000元,三险一金2500元,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3000元,另外三月份从甲公司获得劳务报酬3000元,从乙杂志社获得稿酬收入2000元,6月份从丙公司取得劳务报酬30000元,从丁公司获取特许权使用费收入2000元,这四项所得已预扣个人所得税10280元,要求:为刘某进行汇算清缴?
4、资料:李某在甲企业任职,2019年1月-12月每月在甲企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2019 年已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4080元;每月缴纳三险一金2500元,从1月份开始享受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共计为3000元,无其他扣除。另外,2019年3月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0元,稿酬收入2000元,6月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2000元。 要求:(1)计算李某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应预缴的个人所得税(2)计算2019年李某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后应纳或应退的个人所得税。
假设中国居民刘某在境内某企业任职,2020年1-12月每月应从任职企业获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任职企业每月按有关规定标准为其缴纳“三险一金”2500元,从1月开始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合计3000元。另外,刘某2020年3月从甲公司取得劳务报酬所得30000元,从乙公司取得稿酬收入2000元;6月从丙公司取得劳务报酬所得30000元,从丁公司取得特许权使用费2000元。已知当年取得四项所得时,已被支付方足额预扣预缴税额合计10128元,没有大病医疗及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请依照现行税法规定,为刘某进行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假设上述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均为不含税收入)
假设中国居民刘某在境内某企业任职,2020年1-12月每月应从任职企业获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任职企业每月按有关规定标准为其缴纳“三险一金”2500元,从1月开始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合计3000元。另外,刘某2020年3月从甲公司取得劳务报酬所得30000元,从乙公司取得稿酬收入2000元;6月从丙公司取得劳务报酬所得30000元,从丁公司取得特许权使用费2000元。已知当年取得四项所得时,已被支付方足额预扣预缴税额合计10128元,没有大病医疗及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请依照现行税法规定,为刘某进行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假设上述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均为不含税收入)
假设中国居民刘某在境内某企业任职,2020年1-12月每月应从任职企业获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任职企业每月按有关规定标准为其缴纳“三险一金”2500元,从1月开始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合计3000元。另外,刘某2020年3月从甲公司取得劳务报酬所得30000元,从乙公司取得稿酬收入2000元;6月从丙公司取得劳务报酬所得30000元,从丁公司取得特许权使用费2000元。已知当年取得四项所得时,已被支付方足额预扣预缴税额合计10128元,没有大病医疗及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请依照现行税法规定,为刘某进行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假设上述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均为不含税收入)
请问小规模能给一般纳税人开6%的专票吗?
你好,一般纳税人暂估入库,是含税金额入库吗,还是普票含税入库,专票踢税再入库啊
新建公司,已经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为什么纳税还是显示是季报而不是月报?
旅游行业,科目余额表未交增值税-126510.01,当月销项税额4895.49,税控减免税额借方280,当月进项税344.38,申报系统留底是23161.69,怎么把账调跟税务账一致
老师 这种通行费能勾选吗
外地的交通费,没有往返车票,报销单怎么填写,放到差旅费日期对不上,还是直接填费用报销单,与在工作地的交通费放到一起报销。
老师,中级会计实务题,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对方分配现金股利时,贷方都是投资收益吗?
对于外购润滑油大包装改小包装要交消费税,而且准许扣除外购润滑油已经纳的消费税税款。那下面这道计算题中外购烟丝已经纳的消费税税款为什么不能从m企业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中扣除?
老师,这个题干说乙将成本40万的产品以50万卖给了甲(理解为逆流交易),2024.12.31乙对外出售产品的40%,但这个不是卖给甲了吗?乙怎么出售? 我现在选的答案,是根据假装2024.12.31是甲对外出售40%的情况下做的 乙卖给了甲,甲卖给第三方,我现在是哪一步错了
是购买了团体险发票进来之后怎么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