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先把会计准则讲解2010的原文规定放上去吧: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成本费用时,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区别于税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则不形成暂时性差异;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成本费用的期间内,企业应当根据会计期末取得的信息估计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计算确定其计税基础及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其中预计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超过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成本费用,超过部分的所得税影响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可税前抵扣1600,实际发生费用550,则首先550全额扣除,直接计入所得税费用。1600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差额1050肯定不会影响所得税费用,因此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不可能一直挂在账上,最终的去向只能是所有者权益)。 实际上:预计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行权日股票市价-行权价格)*数量,成本费用=授予日公允价值*数量。
老师,下边这个公式完全不明白?然后讲课老师又讲到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减出来是啥,是递延所得税费用么,为啥要这样算
老师:此题在计算2021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时为啥用15除以税率,这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我不太明白,烦请老师指点一下!谢谢!
老师,请问为什么“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50万元”,这两个数据没有运用到呢?不是对当年的所得税费用有影响吗?当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不是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50×25%=12.5,这个12.5是不是属于期末应有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当期所得税=(800+50(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调增))×25%=212.5 就是一直弄不懂递延所得税这里问题(为什么没有用到“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0万和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
老师,这个题,我不明白,为啥不直接用1600-550=1050再全递延所得税资产呢?为啥递延所得税资产是用1600乘以0.25?那550有啥用呀?
那个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就是那个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那不是应该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减掉递延所得税吗,因为所得税费用在贷方啊,为什么是加呢,我一直没搞明白
生产成本核算问题:比如一个车间,涉及5道生产工序,每道领料,录入成本核算系统,这些工作都是谁负责尼?
老师,我司交通运输行业,一般纳税人,9%税率,税负1.2%本月开票不含税金额5016972.28,销项税额451527.24,已有进项152954.3元,如果开进来进项是13%的,需要价税合计进项多少元
客户半年前买的商品,现在商品效果不好,产品用完了要求退款,我们给退钱但他们不退货,这个业务需要动进销存表格吗?
客户半年前买的商品,现在商品效果不好,产品用完了要求退款,我们给退钱但他们不退货,应该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哪一个二级科目?
带着营业执照就可以去刻章了吗?还需要其他资料吗?
老师,中厨房出来菜税率多少呢
老师 看不懂余额表 有课程仔细教么
都是公司部门,为什么有的老板这么看不上财务,有些财务部门在公司做那么多事,别的部门做错事还要算到财务部门头上,这样拉偏架的公司能去吗?
这道题怎么做?可以出个详细的解题步骤吗?
老师,10.1才收到报关单,出口日期9.30的,10月申报期填未开票收入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