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实务就是收到发票的当月做账,不计提的
老师,我想请问一下,我公司月末经常存在已完工但尚未质检入仓的产品,比如6-30日已经做完了,但是质检已经下班了,通常要等到7-1日才质检完工入仓,6月份的账务我把这些产品当做在产品处理,相应的金额留在了生产成本的借方,7月份的时候,因为这个产品在6月份已经全部做完了,我7月份就没有成本发生,是不是就是用上月剩的成本费用除以本期入仓数即可?
你说像这种情况该咋办,我们年底留了一部分工资在2021年发放,比如12月份工资、领导职工剩余的30%工资,都是在2021年1月份发放,我就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了,但是问题是2020年1月份我们科长他当时做账把2019年的这个部分计提在了2020年月的账里,还有他把2019年第四季度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也计提在了2020年1月的账里现在导致一个年度计提了两个年度的,金额300万呢,。影响了2020年的利润,领导说让我把2020年12月份计提的那些放在1月份计提。但是也不能这样弄么
老师,根据权责发生制,当月的费用应该计入当月,但是我想问,在实务中,就比如快递费用,他都是7月份的款项,8月份开票这样子操作的,就是月结形式嘛。目前我们企业的做法是8月份收到票,就计入8月份的费用中,我想请问这样做是不是不对啊?
老师,根据权责发生制,当月的费用应该计入当月,但是我想问,在实务中,就比如快递费用,他都是7月份的款项,8月份开票这样子操作的,就是月结形式嘛。目前我们企业的做法是8月份收到票,就计入8月份的费用中,我想请问这样做是不是不对啊?
有这样一种情况:现在7月份,我收到的电话费发票显示费用周期是6月份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以前一直都是7月份收到发票就入账7月份的管理费用,但是现在仔细想想,是不是不符合做账要求?但是我相信很多企业都会有这些情况,请问应该怎么处理?
报考了25年的中级,但我感觉我考不过,因为我没有做到题,我只听了几遍课,没做题。深思熟虑后我不想去考,我想备考26年的注会,然后26年再去参加中级考试。但我想从9月份开始备考注会的4门:会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这样备考可以吗?到明年的8月份去考试,这次我要先预习,然后听课,再做题。争取在考试前过3遍。9.11.1.3(会计和财管)10.12.2.4月份(税法和经济法)。这次我扎扎实实的来,成绩不会陪着演戏,不能假学习,不要拿孩子当借口。可以不,一年冲这4门
员工离职补偿怎么算的?
老师员工工资8000但是交社保用这个标准交,这怎么操作
老师您好,审计,质量管理负责人都干啥呀,有啥考点
收到捐赠收入固定资产专票可以抵扣吗,会计分录怎么做,进项税额影响损益吗
老师餐饮公司食堂服务,有早餐和午餐,成本一起核算的话是用当月总成本,/总用餐人数吗?知道总成本,早餐用餐人数,正餐用餐人数,现在想核算每个人成本
今年9月份,说全国都要购买社保这个政策是吧?但是我总感觉不大现实,公司里有些老员工50多周岁了,他们前面就不怎么买,也不知道他们能在这公司干多久?到底要不要买,应该做怎么样的决策和防备好呢?左右都是难!诶!这个政策简直了!太片面了描述的!
这里为啥是合同负债呢。
报考了25年的中级,但我感觉我考不过,因为我没有做到题,我只听了几遍课,没做题。深思熟虑后我不想去考,我想备考26年的注会,然后26年再去参加中级考试。但我想从9月份开始备考注会的4门:会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这样备考可以吗?到明年的8月份去考试,这次我要先预习,然后听课,再做题。争取在考试前过3遍。9.11.1.3(会计和财管)10.12.2.4月份(税法和经济法)。这次我扎扎实实的来,成绩不会陪着演戏,不能假学习,不要拿孩子当借口。可以不,一年冲这4门
注会会很难考吗,一年备考3科通过率大不
确定吗?有些老师又不是这样子回答的
是这样的,老师接触的很多大型公司都是这样的
那其实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理解,那就是没有正确核算费用?
这个金额不大的跨期费用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