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里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就是支付的对价35000。 所以抵消的时候直接用这个抵消就行了。
老师,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应税合并中,有一个分录我不太明白: 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分红的追溯(从成本法追为权益法) 借:投资收益 贷:长投 抵消前,母公司(成本法)个别报表的分录是: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如果是权益法下,个别报表的分录应该是: 借:应收股利 贷:长投 这个两个分录是怎么抵消才能得出最上面的分录呢?
不悔老师麻烦回答下, 虽然下面是两个问题,但我觉得是相关联的 1. 合并底稿中: 子公司净利润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内部交易产生的利润也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吗? 2. 内部交易抵消,如果是涉及到子公司合并日那天的公允价值的话,需要先公允价值调整吗?比如子公司的存货合并日那天的公允是1000,账面价值是800,但是内部交易时子公司个别报表层面做账是 借 主营业务成本 800 贷 库存商品 800。我需要先都调整成 借 主营业务成本 1000 贷 库存商品 1000,再做抵消分录吗?
木木老师不要回答,懂的老师请回答 内部交易的抵消,是抵消“按照购买的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分录”,而不是“按照账面价值做的分录”对吗? 比如子公司存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是120,账面价值是100,子公司出售给母公司150售价 子公司个别报表上按照账面价值做的: 借 银行存款 150 贷 营业收入 150 借 营业成本 100 贷 存货 100 母公司个别报表层面: 借 存货 150 贷 银行存款 150 因为底稿中对子公司财报按照公允价值调整过了 借 存货 20 贷 资本公积 20 借 营业成本 20 贷 存货 20 (先不考虑税的问题,简单点) 那么我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应该是: 借 营业收入 150 贷 营业成本 120 贷 存货 30 对吗?
底稿中对母公司的长投做调整分录是不是下面这样的? 1. 对初始确认的长投进行调整: 借 长投 贷 投资收益(如果是权益法长投作为对价,公允和账面价值差额) 贷 营业外收入(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2. 对长投后续计量的调整,之,分红 借 投资收益(子公司分红*持股比例) 贷 长投 3.对长投后续计量的调整,之,净利润等(假设都是利得) 借 长投 贷 投资收益(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持股比例) 贷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其综*持股比例) 贷 资本公积(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持股比例) 然后,把调整后的长投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 借 实收资本 借 资本公积(公允价值调整后的) 借 其综(公允价值调整后的) 借 盈余公积 借 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调整后的) 贷 长投(个别报表长投+进行前面那些分录调整后的) 借 商誉 (或者 贷 营业外收入) 贷 少数股东权益(差额) 老师,我上面的分析对吗?
第(3)问,抵消分录,为什么贷方长投是35000呢,为什么不是划黑线部分的15200呢,不是说,抵消掉的是长投的合并成本吗,合并成本不就是购买日的公允价值吗?所以为啥抵的35000,而不是15200
“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在所有被审计单位都会存在”与“所有被审计单位都可能存在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哪个对?
老师,我们是会计咨询服务行业,小规模,我们老板想在经营范围里加上这些,麻烦老师从税上面,风险上,给一些建议。 经营范围增加:接受金融机构委托对信贷逾期户及信用卡透支户进行提醒通知服务(不含金融信息服务) 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信息技术和流程外包服务(不含金融信息服务)
“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在所有被审计单位都会存在”与“所有被审计单位都可能存在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哪个对?
公司租了个厂区,要装修,增加其他硬件设施,涉及多个项目分类,多种结算方式,支付款时,怎样做分录
送货期结束后的最大库存量Q一(Q/p)xd怎么理解?
提供装卸搬运服务,适用多少税率
如何理解第三题发股票股利
这个模考答案显示说法恰当,我觉得不对,不是还得考虑系统升级前控制对财务报表审计的重大影响吗?
老师好,审计。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应当书面与治理层沟通吗?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应当书面与董事会沟通吗?
中级合并报表分录太多,老是记混,有没有更简便的记忆方法……
可是在购买日,长投公允价值不是下降了吗。
老师您看看这个笔记,合并成本等于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抵消的应该是合并成本呀。我不太懂
你这里的知识点和图片是两回事吧?
你这个图片里面就是一次性获取了长期股权投资,直接按支付的对价作为成本就行了呀。
我知道了,应该是抵消母公司的长投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而这个15200的长投是子公司的,所以不用考虑。 母公司的长投就是35000,我这样理解对吗
是的,这里理解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