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你好 咱们的制造费用,没有结转分配。只有借方发生额,没有贷方发生额。
老师 我们金蝶云星空采购鸡精半成品10箱,做简单生产领料单借:生产成本10 贷:原材料10 再做简单生产入库单借:库存商品10 贷:生产成本10 ,然后发生2箱退单,做了其他出库单借:其他业务成本2 贷:原材料2,但是这样应付单里的金额跟对方开票的金额就不一致了 应付里面含着2 对方开票不含2 这样应该怎么处理?
升达有限公司生产的甲产品经过三个生产车间完成。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生产车间的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由于该产品在各步骤的半成品不对外出售,管理上也不需要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所以,该企业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而且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应计入产成品份额。有关资料如不同如下:产品生产情况表数量单位:件.一车间30二车间40三车间30产成品投产或上车间转入180;190;200完工或转入下车间190;200;210;210月末在产品20;30420在产品完工程度50%;50%;50%各车间月初、本月生产费用资料金额单位:元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月初在产品成本8000;960;720;9680一车间发生费用14400;3360;2520;20280月初在产品成本640;480;1120二车间发生费用4260;2460;6720三车间月初在产品成本1200;960;2160本月发生费用5400;4320;9720要求: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各车间应计入产品成本份额及月末在产品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费用分配),填制成本计算单;老师算好了吗
老师,金蝶云星空里我结转了各车间的制造费用,简单生产入库单和领料单也生成了,科目余额表里面各车间借方贷方一致才对啊 为啥不一致呢
老师 金蝶云星空结转成本,车间的简单生产入库单和简单生产领料单金额不一致是啥情况呢 往常结转了都是一样的
老师您好:我们公司是一般纳税人,销售加工工煤炭企业。2021年工资(8-11月工资总额98200元),核算分录是①借生产成本-工资,贷:现金(没有通过制造费用过渡)。②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工资。凭证后面简单附列了工资表及成本分配表 且没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公司员工有15人,且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因为这些人是临时季节性用工(没有签临时工合同)每个人工资每月也在1500元左右,且都是有低保的,所以不敢申报报税 2022年5月没有纳税调增,现在想把这98,000进行2023年5月所得税纳税调整,,可是22年我们的工资和个税都是相符,如果我在23年5月进行所得税调整的时候,能不能引起数据异常风险?没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明年纳税调增也没有地方调啊,请问老师该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老师,费用报销表,出纳没签字,我可以先扫描上传财务软件做附件可以不?
增值税以前季度填多了金额,然后现在更正申报,税款是直接留底,直接抵扣以后季度的税款吗,不用去税务局或者需要在网厅上操作吗
有一名生产车间的员工是买了五险的,生产时大拇指少了一节,法院判决要支付工伤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偿金10万,支付分录怎么做?
你好老师,原来记到固定资产的一些登记风机盘管,好多年了,没有折旧,可以当费用处理吗?请问具体的账务处理,谢谢
老师你好,名下有个体户,还能去税局个人代开发票吗?
所得税季报新增是否资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不算对吧
请问外贸企业出口商品,可以在供应商那直接装货发货吗运费我承担,没有仓库在供商那发货合理吗?报关FOB合理吗?
老师 想问下北京地区的社保缴费基数9月份刚刚出来 缴费基数调高了 需要补缴社保 比如A员工需要补缴70元/月,那么我应该怎么报个税呢,关于这部分补缴的 同时账务处理怎么做 麻烦老师详细解答一下 谢谢
老师,我9月份收到供应商开的红字发票,对应的8月份已抵扣,分录:借 原材料 红字 应交税金-进项 红字 贷:应付帐款 红字 对吗?
老师聚合账户收到抖音电商生鲜官方保障-售后退赔费用平台补偿款怎么做分录,是计入营业外收入还是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呢,是否需要计提增值税呢
老师 我结转了 但是简单生产入库单和领料单是系统自动生成凭证的 应该冲销了借贷方相等猜对 但是现在不一致
同学你好 不相等的是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同学要确认一下,当月相关部分是否完工。
检查一下,如果完工需要结转
没有完工不需要结转。
检查一下整个流程,看哪个地方没有衔接好
老师 我怎么确认当月的相关部分是否完工嗯,我是按照成本主管分摊完的表做的凭证 我的数和他的是一致的
如果期末有在产品,就会有余额
期初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本月转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本月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期末在产品负担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期初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本月转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和要再后两者之间分配。 本月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期末在产品负担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期初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本月转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和要在后两者之间分配。 本月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期末在产品负担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